第一百三十八章(第2/3頁)

九月二十七日,飛機到達威爾機場。

“向院士……”威爾大使館的人員在機場接待。因之前合作過一次,大家簡單招呼,直接乘船前往北極生物站。

北極生物站是胡瓜病毒爆發之後,水藍聯合在北極成立的生物站點。這裏雖說是生物站,但隨著兩級冰川融化,生物站建在一艘巨型輪船上。

晚上七點,大家到達生物站。

“向院士。”

“秦先生?”

……

生物站有不少北極之行的老面孔,大家見面後十分熱情。

向慶川和龍夏駐守人員進行工作交接,秦雲在輪船四周轉了一圈,遇到一個老熟人——

“秦!”一個高個男子驚喜招呼。

“羅恩先生。”秦雲道。男子是威爾工作人員,兩人曾救助過一只北極熊,只是很遺憾,北極熊死了,一只海豹活了下來。

“感謝龍夏。”羅恩一上來就誇贊口罩。

這是從龍夏采購的胡瓜口罩。除了胡瓜口罩,他裏面穿著風山恒溫外套,外面罩著隔離服。此時不僅是他,北極生物站也全都穿著風山三件套,這是他們在北極生存的底氣。

“非常好看。”秦雲笑了道。因是特別定制,每個北極口罩上都有一個冰山刺繡,看著十分有紀念意義。

兩人聊了幾句,羅恩對秦雲神秘道:“我帶你去個地方。”

秦雲有些好奇,跟向慶川報備後,跟著羅恩乘坐皮艇前往。

生物站附近的海域都是浮冰,海平面比之前上升了一厘米。八點五十,兩人來到一處巨大的冰山前,羅恩往冰層上扔了一條羅非魚,嘴裏發著奇怪的聲音。

秦雲有些疑惑。

三分鐘後,從冰層後面走出一個短毛生物。生物先是警覺的看著兩人,接著一扭一扭的爬到生魚面前,開始開吃。

“這是之前的海豹?”秦雲一愣問。

“之前在威爾海洋館不習慣,上周剛放回來。”羅恩道。

“會不會感染?”海豹比之前胖了一圈,而且不認生。

“沒有感染。”羅恩逗了逗海豹道。海豹雖是哺乳動物,但沒有感染跡象,生物站已經海豹體內植入了定位芯片,準備隨時觀察海豹狀態。

兩人在冰層上呆了兩小時,接著返回生物站。

在接下來的一周裏,秦雲在北極冰塊上走了兩圈,只是無論他在哪個位置,系統均無任何反應,依靠北極更新系統的計劃告終。

十月五號,秦雲提前回國。

“注意安全。”離別時,向慶川抱了抱秦雲。

“你也是。”秦雲道。

北極是生物病毒來源,北極工作也充滿危險性。此時生物站有一千二百名工作人員,大家來自全球三十二個國家,眾人已經習慣生物站的工作,他雖沒有明說,但十分佩服眾人精神。

十月六號,秦雲回到農場。在回到農場的第一時間,他就聽到一個驚喜的消息:農業土壤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向日葵發芽了!”種子實驗室內,宋嶽山帶著秦雲看實驗。

這是一個占地三畝的全封閉實驗田,實驗田外面罩著的玻璃罩子,裏面是翻墾過的土地,此時土地裏長出嫩嫩的綠芽,在陽光下看的十分有生機。

“這是農場土壤?”秦雲趴在玻璃罩前問。

“京河運過來的酸雨土壤。”宋嶽山道。這兩年,農場除了蝗蟲飼料和改良飼料研究,一直致力於土壤恢復。

經過農場和種植園的不斷試驗,三天前,酸雨土壤的植物發芽。這些土壤是經過抗酸性藥水噴灑,可以有效的中和酸雨土壤裏的酸性物質。

“有沒有限制?”秦雲問。現在雖有蝗蟲飼料和改良飼料,但蝗蟲飼料生長的植物無法食用,改良土壤則需要三年翻新一次。

“沒有。”宋嶽山激動道。現在改良藥水還處於測試階段,如果測試成功,這些藥水則可以徹底改變酸雨土壤。當然,酸雨藥水只能改變被哈爾瑪風暴肆虐過的土壤,如果土壤經過其他變化,只能重新研究。

“三年了。”宋嶽山十分苦澀。

從哈爾瑪風暴至今,整項研究已經持續了三年,這是充滿壓力的三年。

“一切都會好的。”秦雲看著宋嶽山的鬢角道。宋嶽山和周遠恒是全國最著名的農業院士,現在周遠恒和上輩子一樣,帶著團隊對酸雨土地進行實地研究,宋嶽山因年齡問題,長期呆在農場。

酸雨藥水是兩個團隊共同配合的結果。

“等把土壤恢復了,再重新種樹,一切都會輕松了……”宋嶽山對未來充滿憧憬。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裏,生物組將重心放在土壤試驗。經過不斷的試驗,十月二十日,龍夏發布新聞:【十月二十日,龍夏科學院研究出酸雨改良農藥。農藥可中和酸土有害物質,中和酸土酸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