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第2/3頁)

與之相比,五大國則表現的十分郁悶。他們雖然處理了七大糧企,但因最初的不作為,和龍夏的關系並不算緩和。此時看著龍夏種子新聞,大家暗罵七大糧企……和面子相比,龍夏種子最實在!

隨著全球關注,三月三號,龍夏再發新聞:【龍風西瓜種子已與各大種子企業合作,將於三月五號全國上架。】

初一西瓜畝產8000-12000斤,可適應全國範圍種植。

“已經敲碗等了一個月。”

“想吃沙瓤西瓜!”

“全國的叔叔嬸嬸伯伯們,快種快沖啊!”

……

網友們刷起#西瓜快沖#的話題,全國新一輪的西瓜熱潮。

“媽!”

就在全國期待初一西瓜的同時,三月七號,劉曉原拖著大包小包走下長途大巴。現在大四實習期,她準備這三月在家種瓜,等六月底再回校答辯。

“路上累不累?”趙鳳霞幫劉曉原掂行李,嘴角止不住的樂著。

“都是坐車,不累。”劉曉原說完,好奇的打量四周:“修路了?”

回龍鎮是雲省著名的貧困縣,之前主幹道是老式泥土路,現在泥土路沒了,取而代之的是黑灰色的瀝青公路,她之前只聽說鎮政府投資修路,但沒想路修的這麽幹凈利落。

“聽說投了兩千萬。”趙鳳霞嘖嘖說道。之前鎮子上都是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現在回龍鎮掀起了返鄉種田潮,就連趕集也比以前熱鬧。

半分鐘後,劉曉原抱著行李坐到後座。

趙鳳霞一邊啟動摩托,一邊道:“我把咱家地要回來了,咱再清一下就能種。”

她們家有十畝山地,前年趁返鄉熱的時候把地租出去,前天剛剛收回來。

“她們沒意見吧?”

“租約到期了,能有什麽意見。”

就在這絮絮叨叨中,七點三十,兩人回到家裏。

她們是老舊的排屋,劉曉原剛剛下車,劉曉蕊就從屋子裏飛奔出來:“姐!”

劉曉蕊是她妹妹,今年九歲,黑黑瘦瘦的像一個小猴子。

“給你買了零食。”劉曉原從背包裏拿出大包小包的零食。

“真好!”劉曉蕊興奮的抱著大禮包,接著拉著劉曉原進屋:“咱媽給你熏了臘肉,豬肘子,醬牛肉……”

晚上八點,三人其樂融融中吃完晚飯。劉曉原是個實幹派,第二天一早,就跟著趙鳳霞來到自家地裏。

她家地位於玉河子村南側,因家裏就趙鳳霞和妹妹,之前都是荒廢出租。她這次從學校貸了五萬創業貸款,打算雇幾個人把西瓜種起來,等有規模了,再注冊一個基地公司。

“原原回來了?”

“長的真俊!”

有不少村民看到劉曉原後招呼,之前政府鼓勵種植,村民大多種一些山地紅薯,現在大家都在熱火朝天的挖紅薯。

她們家租戶把紅薯挖完了,劉曉原轉了一會,和趙鳳霞一起處理地裏的紅薯秧子。

兩人忙乎了兩小時,趙鳳霞突然捂著胸口重重咳嗽。

“怎麽了?”劉曉原嚇了一跳。

“估計是換季。”趙鳳霞擺了擺手。她之前有輕微哮喘,每到換季都會嗓子難受,只是今年比去年嚴重了點。

“咱們這兩天有時間,先去醫院體檢。”劉曉原十分關心道。

下午兩點,兩人處理完紅薯秧子,直接去種子經銷部。因西瓜種子剛剛上市,經銷部裏有不少農戶排隊買種子。

兩人擠到一個人數稍少的窗口。以前種地不賺錢,十個窗口只開放一個,現在十個窗口全開。趙鳳霞看著排隊場景,想到以前和現在的對比畫面。

以前大家感覺種地沒出息,現在則不是沒出息,而是有出路了。

一小時後,兩人拿著種子走出種植經銷。她們買了十畝種子,為節約成本,打算自己播種,之後靠查到的方法科學種植。

晚上六點,兩人回到家裏,院子空地上,劉曉蕊正在用石子在泥土地裏寫寫畫畫。

“在畫畫?”劉曉原好奇問。

“算會數學題。”

“不進屋?”

“不是數學作業,在地上就行。”劉曉蕊雖然九歲,但平常生活十分節約。

劉曉原走了過來:“有沒有不懂的?”

“這個題不會。”劉曉蕊十分崇拜的詢問著。

“這個要先乘後減……”劉曉原由淺及深的講解,夕陽西下,姐妹倆學習的十分認真。

趙鳳霞正在廚房裏炒菜,看著院子裏的場景,揉了揉眼睛。家裏條件不好,以前劉曉原就是這麽學出去的,劉曉蕊跟她一樣用功,她十分慶幸自己有兩個懂事的閨女。

“咳咳。”趙鳳霞炒了兩個菜,嗓子又癢了起來。她是二十年的老哮喘,年輕時經常犯病,後來年紀大了沒再犯過。也不知這段時間怎麽回事,咳嗽一陣又一陣的。

她吃了點緩解藥,嗓子還是一咳一咳。除了咳嗽,嗓子裏面似乎有東西卡著……她揉了揉脖子,接著從旁邊撕了一片衛生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