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第2/2頁)

紅薯體型巨大,就像加大版的冬瓜。

工作人員拿出電子秤,紅薯凈重30KG。

“劉軍長,秦秘書。”

科研人員招呼,接著匯報紅薯最新報告:“風山紅薯凈重30-33KG,單畝產量三萬斤,紅薯薄皮紅瓤,脂肪含量約在0.15%左右,具體數據還需要進一步測算……”

劉文勝直接問:“單畝產量多少?”

“三萬斤。”

紅薯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畝產四千到六千斤,優良產地八千斤。劉文勝知道系統出品必屬優品,也已經做好紅薯畝產過萬的準備,但沒想到,紅薯產量直接翻到三萬斤!

“風山紅薯基因組合和我國東省煙薯相像,應該能嘗試風山紅薯和煙薯雜交……”科研人員是龍夏農業院的紅薯教授,他曾參與東薯019,深薯113等紅薯雜交研發。

紅薯的雜交技術要比小麥簡單,他這十天一直泡在紅薯田裏,根據測得的數據,可以試著雜交紅薯研究。

“好,好!”劉文勝十分激動的說著。

農場土地有限,他之前還感覺紅薯種植暫時用不著,現在來看……自己太保守了!

……

“龍夏新聞:淺談馬裏強降雨對全球氣候影響。”

“龍夏日報:節約糧食,節能減排從我做起。”

“龍夏農業:第一批龍風001播種成功……”

……

就在農場認真種植的同時,和‘龍夏農業政策’‘馬裏強降雨’有關的新聞時不時的登上熱榜。在熱榜新聞的帶動下,全國居民也開始討論糧食危機的可能性,並有意識的減少糧食浪費。

“現在新聞太誇張了……”

蘇省大學第二食堂,趙勝博刷著樹貓吐槽。

近半個月,樹貓都是一些節約糧食宣傳視頻,他越看越沒意思。

趙勝博將手機扔到一邊:“現在就是沒事找事,咱們糧食這麽多,也沒見誰能餓死。”

“咱們糧食缺口挺大的,全球有六億人民吃不上糧食。”對面王夢瑩道。

兩人都是蘇大學生,去年認識,戀愛三個月。

王夢瑩說完,趙勝博不樂意了:“那是馬裏那些貧窮地區,咱們國家缺糧啊。”

“缺啊。”王夢瑩跟他普及剛看的宣傳片。

趙勝博見說不過,只能堅持自己觀點:“現在外面吃一頓飯兩三百,缺糧又缺不到咱們頭上。”

王夢瑩:……確實缺不到頭上。

“我爸給我找了實習單位單位,咱們一起過去,我白天上班,你在家給我做點好吃的……”趙勝博轉移話題。

兩人都是傳媒系學生,現在大四實習,有不少同學已經去外地任職。

“我爺爺給我找好了,我得回去。”王夢瑩拒絕。

“去哪?”

“回家種地。”

王夢瑩倒不是隨便說說,她家是淮南長龍縣,之前國家土地流轉,家裏老爺子把家裏土地登記了,接著簽了五百畝的私人種植。

現在國家在蘇浙安三省推行龍風001,家裏打過兩次電話,想讓她回去經營。她這段時間一直在猶豫,剛才聽著趙勝博的傻X言論,她徹底決定回鄉。

“就你們那山溝溝?”趙勝博一愣。

“對……”

“你們家多少地啊?”

“五百畝。”

“你大學生就回家種地?”趙勝博感覺王夢瑩腦袋不開竅。

王夢瑩說好聽點是回鄉創業,說難聽點……剛畢業就窩窮山溝溝了,有什麽前途?

“給你做飯有前途?”

王夢瑩拿著包起身。她跟趙勝博戀愛三個月,兩人沒什麽感情基礎,倒被趙勝博優越感拉的降智。

“走了。”王夢瑩直接離開。

趙勝博感覺傷了自尊:“你回去咱就分了啊。”

“傻X。”

趙勝博感覺自己出現了幻聽。

半小時後,王夢瑩回宿舍收拾行李。

“你真跟趙勝博分了?”留校的同學有些詫異。

“嗯。”

王夢瑩沒想趙勝博,而是想著農業種植。她這段時間一直關心國家政策,知道國家一直扶持農業。現在網上有龍夏的《哈爾瑪影響》文章,有一部分網友認為哈爾瑪災難不可能發生,另一部分則開始囤糧準備。

第二天一早,王夢瑩直接回到萍水鎮。

萍水鎮的鎮子口,王學才正守著公交站等待。在看到王夢瑩後,連忙招手。

“爺爺!”王夢瑩給了王學才一個擁抱。

“回來了?”

“我來種小麥了。”

王夢瑩沒有優點,就是相信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