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貪(第2/2頁)

李常欣不知道的是,朝堂上也在探討衛山軍是就此裁撤,還是保留建制的問題。

“陛下,衛山軍作為預備軍,已存在多年,當初也曾立下過大功,近些年雖然不曾參加過什麽戰事,卻能一直起到震懾宵小之輩的作用,若是裁撤,勢必會影響到江山社稷的安危,萬萬不可啊!”

持裁撤態度的大臣立刻回道。

“陛下,我們北疆有定北軍,南邊有鎮南軍,西邊有征西軍,各省也都分別設有駐軍,加起來足有百萬之數,足以護衛我們安國的江山社稷,衛山軍閑置多年,就算裁撤,也影響不了什麽,何必浪費這些錢糧?”

這又是一場文臣與武將之間的較量,十五到二十萬建制的一個軍,絕對是武將們絕對不願放棄的大蛋糕。

對於文臣而言,若能借此機會裁減掉衛山軍,不僅能極大的削弱武將一方的勢力,還能讓朝廷節省大筆的開支,方便他們使用。

等到那些文武大臣的爭吵進入到白熱化階段後,安常煦才出聲表態道。

“諸位愛卿對衛山軍的想法,朕已知曉,不過朕現在要宣布的是,因樂陽郡主擅離職守,擅自調兵,朕已決定撤下她的征北大將軍之位,定北軍暫先交由左將軍張楚代掌。”

聽到安常煦的話,在此前的文武爭執中,一直不曾出聲表態的張居民立刻出列道。

“請陛下三思,樂陽郡主此次雖是擅自出兵,也是因為事出有因,平復叛亂,本就是各軍分內之責,何況她再次立下平叛之功,完全可以將功贖罪,不賞不罰也就罷了,若是重罰樂陽郡主,恐會令將士們不服啊!”

“請陛下三思!”

此話一出,頓時引來一大批人的附和,包括之前還在為是否裁撤衛山軍一事吵得不可開交的兩批人。

聽到這些大臣還真如他祖母所料,紛紛為李常欣說話,想要保她的征北大將軍之位,這讓安常煦頗感欣慰,也因此而生出與有榮焉的自豪,口中卻義正嚴辭的回道。

“你們不用再勸,朕心意已決,擅自調兵乃是大忌,朕不能因為她的身份特殊,就縱容她的錯。”

眼看皇上態度堅決,戶部的葛尚書也罕見的就這件,並沒有直接涉及到錢糧的人與事發聲。

“陛下,樂陽郡主就任征北大將軍之位,已經得到定北軍將士們的一致肯定,定北軍在樂陽郡主的執掌下兵強馬壯,順利震懾住蠻族,實在是功不可沒,還請陛下收成命。”

其他眾臣再次附和道。

“請陛下收回成命!”

剛經歷過祁王帶著衛山軍造反,還自立為帝的事,這些大臣還都心有余悸,深刻意識到這等規模的大軍,還是掌握在可靠之人手上的重要性。

要是他們當初不是因為考慮到大局,同意皇上派樂陽郡主去接掌定北軍,而是支持以當時的兵部尚書範志高為首的那批人的提議,派個祁王的人去接掌定北軍,說不定還真會讓存有不臣之心的祁王得逞,到那時,他們這些人可未必能討得了好。

而葛尚書之所以也這麽積極的表態,皆因李常欣在定北施行的一些政策,讓他看到一個可讓戶部減輕巨大壓力的光明未來。

因為定北軍不僅會派隊護送戶部組織的商隊,去草原各部做交易,鼓勵那些草原蠻族多喂牛羊的行為,還安排定北軍在草原上與歸化的蠻族合作,發展大規模的養殖事業,同時還利用軍中壯勞力多的優勢,在邊境大規模開荒種地。

這樣下去,定北軍對國庫錢糧的依賴將會得到大幅降低,將來或許只需戶部出個軍餉,再在衣食住行方面,適當給些補貼就行,不用像現在這樣,在朝廷的其它支出一再減省,只為全力保障各軍的硬性支出。

畢竟葛尚書雖然也是科舉出身的文臣,但他比誰都清楚軍隊的重要性,要是沒有那些將士保家衛國,讓國土與百姓的家園遭到敵人的侵占,首先受損的就是戶部國庫稅收。

與此同時,戶部還要為此承擔更多的戰爭消耗,一反一正,總之是戶部需要承擔更多花費。

面對這些大臣的一致反對,安常煦的態度依然堅定,只是語氣緩和了不少。

“樂陽郡主擅自調兵之事,縱有諸位愛卿為她說情,因其有違國法國規,朕也不能循私,若不加以懲處,恐會遺留後患,讓後來者有樣學樣。”

“不過考慮到諸位愛卿的態度,朕決定,令樂陽郡主負責接管、整頓衛山軍,將衛山軍遷防到東南沿海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