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民心所向(第2/2頁)

應下的同時,張賢貞小聲道。

“大伯母,那有些人有和事,太尊和皇上心裏應該也有數吧?南江書院一系的人?”

南江書院在先帝朝時,就曾為先帝掌握朝野上下的動態而貢獻極大,皇上和陳太尊沒道理放著那些不用才是,但是看皇上與太尊仿佛只關注北疆,一心賺錢的樣子,似乎對某些暗流湧動毫無所覺的樣子。

柱國公夫人神情嚴肅的低聲回道。

“這些就不是我們該操心的了,你只要記住,我們徐家最大的使命,就是保護好皇上與南疆的安危。”

張賢貞神情凝重的點頭,她是因為此前一直在鎮南軍,偶爾從丈夫的言語中聽到個只言片語,隱隱猜出鎮南軍不僅要鎮守南疆邊境,還一直盯著另一邊。

去年定北軍出事,眼看要往定北軍派遣其它大將時,她就忍不住暗自提著心,結果卻是迅速定下派樂陽郡主去接掌定北軍,她的兒子與兩個侄女也一起去了定北軍,她便一心惦記著北方的情況。

如今事實證明,樂陽郡主的確是天生的將才,讓她的兒子與兩個侄女都跟著立下大功,讓她放心大半的同時,再次惦念起另一樁事。

從柱國公夫人的反應上看,張賢貞知道自己的判斷沒有錯。

“唉,我就是有些想不明白,那有些人是怎麽想的,放著大好的日子不過,天天瞎折騰些害人害己的事。”

這是張賢貞的心裏話,一年前的成王之案爆發出來時,她雖然不在京中,但她回京後,聽說過去熟悉的一些人家都已經不復存在後,就能想像那件事的牽連之廣。

若非新帝仁慈,沒有在京中大開殺戒,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會人頭落地,可是仍有些居心叵測的人不死心,不知道什麽叫做前車之鑒。

“不管怎樣,皇上與太尊的賢德,乃是天下人皆是有目共睹,民心之所向,在這種大勢之下,沒人能改變得了大局。”

畢竟現在北邊有樂陽郡主執掌的二十萬定北大軍,南邊有他們徐家執掌的十余萬鎮南軍,京郊大營由她兒子執掌,再加上皇宮近衛禦林軍與帝衛軍等,誰敢在這種時候冒頭,絕對是找死。

隨著通往北疆與東河府的兩條新官道正式開工,讓沿途的大批百姓感受到給朝廷做工,不僅吃得好,還有工錢可拿的優厚待遇,民間百姓對現在的朝廷,都極為擁護,提起來都是贊不絕口。

皇上是拿出自己賺的錢,給傷殘及陣亡將士家庭建眷村,征工修路的事,早就不是什麽秘聞,這樣賢明的好皇帝,老百姓誰不擁護。

所以柱國公夫人一面囑咐張賢貞要注意外面的風向,一面對朝廷充滿信心,因為大孫子的事,她曾對徐家的未來充滿擔憂。

可是隨著徐景楠和徐景月在定北軍中立功的消息傳回,她的心突然就穩了下來,這就是遇上明主的好處,對他們這樣的人家不僅不會心懷忌憚,更不會打壓,只會不遺余力的用心培養和給足機會,一個不行,他們徐家還有行的。

像王家那樣,縱然出了劣跡斑斑的不肖子弟,卻不影響其他優秀子弟繼續得到得用,上面的這份大度與寬容,對他們這些人家而言,絕對是極其難得的好事。

所以,不僅僅是張賢貞對那有些人做的事充滿不解,柱國公夫人更是對其不滿,只能說這世上人心不足蛇吞象,永遠不乏有那野心勃勃,為私心私利,不顧國家與百姓利益的人。

宮裏的安常煦正在跟陳鳳琪探討修路的事。

“奶,要是在那些路面上,都鋪上水泥,這個成本就更大了啊,而且,原州的水泥窯廠也是我們的,我們要不要算錢呢?“

對於這個問題,陳鳳琪回答得毫不猶豫。

”當然要算,這些可都是修路的成本。“

”可是算了錢,戶部就會跟水泥窯廠收這些水泥的稅啊,這次修路需要耗費的水泥可不少。“

陳鳳琪瞥了眼這個實心眼的家夥。

“算進修路花費中,戶部也要承擔三成,你自己算算,是交稅劃算還是讓戶部承擔三成費用劃算?”

那肯定是算進成本中更劃算,水泥廠再怎麽交稅,也不至於交售價三成的稅,他是因為覺得水泥廠也是自家的,算賬時才會陷入誤區。

“對,還是算進去更劃算,我已經讓讓工部派人,在這兩條路的沿途探礦,希望能再尋找到新的黑石礦與石灰巖礦,要是能順找到新的礦區,到時候,我們就能再建一些新水泥窯廠,水泥結實牢固還防水,銷量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