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現實(第2/3頁)

主張和談的人中,有許多本是與張大學士是同一陣營的人,見張大學士也對和談一事如此反感,如此立場鮮明的表示反對,都有些意外。

“張老大人,話不是這麽說的,北疆近幾年來,一直是連年征戰,不僅讓邊疆百姓民不聊生,戶部也需一再增撥錢糧,是時候該要好好休養生息一番了,與那蠻族達成互不犯境的協議後,對我們利大於弊。”

聽到這話,安常煦的心情十分平靜,就是嘴角忍不住露出一抹嘲諷之意,他敢肯定,自打李常欣去過草原,從蠻族那裏繳獲到大批滋味肥美的牛羊後,就沒想過要放過嘴邊的那塊肥肉。

要是這次的戰/爭沒打贏,迫於形勢,她或許還有耐心慢慢籌謀,成功取得如此大勝後,她能忍得住不下手才怪。

要是朝廷與蠻族達成和談,敵對關系就會變成友鄰,莫說是像現在這樣,只是將蠻族使者攔在邊境外,她甚至能幹出直接宰了那些和談使者的事。

聽到戶部被提及,葛尚書不僅沒有因對方的話跳出來支持,反而不冷不淡的回道。

“定北軍大捷,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已經證明戶部撥的那些錢糧沒有白費,要不要和談,與戶部關系不大。”

“畢竟張大學士說得沒錯,就算是和談成功,為了防止那些慣於出爾反爾的異族隨時生變,定北軍又不能撤減,該出的錢糧戶部依舊要出,沒什麽差別。”

這話說得十分現實,定北軍為什麽要成為常備軍?而且還是日常保持二十萬以上規模的常備軍?就是因為草原蠻族對於他們安國一直是賊心不死。

對方完全是將北疆視為他們的後花園,缺衣少食了,來搶一番,閑著沒事,來轉一圈,發現安國境內出現天災人禍,朝局動蕩,立刻組織大批的隊伍來侵邊犯境,可以說是時時都在覬覦著安國的大好河山。

所以葛尚書的這番言語雖然看似沒有直接表明立場,其實已經算是表明了態度,認可了蠻族不知‘信譽’二字如何寫的說法。

眼看連葛尚書都這麽說,兵部尚書範志高終於忍不住出列道。

“陛下,和談,至少能確保在三五年內,讓那些蠻族不敢再大舉襲邊,若是堅持不和談,惹惱了對方,他們再次大勢舉兵進境,定北軍未必可以再次取得如此大捷,再說,我們又不打算主動出兵攻占草原,完全沒有堅持不和談的必要啊。”

草原太過遼闊,且是一望無際,就算安國出兵打下來,也守不住,還派不上什麽用場,不過是徒勞無功之舉而已,這是許多堅持要和談的大臣們得共同觀點。

安常煦態度平靜的回道。

“反正大家心裏都很清楚,縱然和談也是徒勞無功,朕的那些錢,還要留著修路、建眷村,戶部的錢更是入不敷出,實在沒必要往那些蠻族身上多耗費一文。”

“這次的勝仗是定北軍打的,他們與蠻族仇深似海,不管是那些俘虜,還是那些蠻族使者,都交由定北軍處理即可。”

聽到皇上這完全是大撒手的決定,朝堂上的眾臣,除了正連聲附和的葛尚書與不支持和談的人外,其他人都有些傻眼,可是皇上不表態,不直接提‘和談’,只談錢與功,讓他們有些無言以對。

因為這話現實到近乎直白,朝廷做事花的錢,只有皇上的私庫與戶部的國庫,兩個出處,要怎麽花,由皇上與戶部說了算,功是定北軍的將士,與現在執掌定北軍的樂陽郡主立下的。

錢與功,都與他們這些大臣沒什麽幹系,皇上與戶部不願花錢,定北軍攔在邊境不放蠻族使者進入安國境內,他們這些大臣說得再多,都不中用。

又一次無果而終的結束朝會後,範志高心有不甘的找到張居民大學士。

“居民大人,老夫記得,在先帝朝的時候,定北軍戰勝蠻族後,大人不僅力主和談,還曾親自招待蠻族使者一行,參與了和談一事,為何你現在卻是態度大變呢?”

“你要知道,不和談,不簽定互不擾邊的協議,北疆可以說是時刻處於威脅當中,讓人心中難安啊。”

張居發大學士態度溫和,十分耐心的解釋道。

“範尚書,你應該知道,此一時彼一時的道理,十年前的那些大勝,能鎮得住蠻族的王東寧將軍戰死沙場,使得定北軍中無人能鎮得住大局,和談,對我們的確有利。”

“這次的情況可不同,樂陽郡主以最小的代價,讓蠻族遭受無法承受的巨大損失,才會如此迫不及待的想要求著和談,我們定北軍的聲勢正盛,憑什麽要與他們和談?也是時候該讓那些大敵嘗嘗寢食難安的滋味了!”

更為關鍵的是,他的大外孫和五孫女,都在定北軍中,這次立下的功勞都不小,要是和談成功後,受限於不能主動擾邊的協議,讓他們無法再去草原‘打獵’立功了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