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第2/3頁)

安常煦仿佛是被這話給拿捏住,略帶怒意,又有些煩躁的回道。

“什麽私產,連朕還沒賺到手的錢,現在都已經被你們給提前惦記上了,行了,就按你們說的做吧,修兩條,由工部蘇郞中負責勘察規劃路線等事宜。”

蘇東謹趕緊出列領旨,安常煦強調道。

“要盡快,但也不能敷衍,朕要的是最合理便捷的路線規劃方案。”

下朝之後,有人與同僚探討道。

“不知丞相大人為何會提議要往東河省修路,下官記得,丞相大人的祖籍應當在燕北省吧?”

有知情人士略顯得意的回道。

“這就是你們了解的不夠詳細了,丞相大人的祖籍的確在燕北,卻是在燕北與東河交界的宿原府,若能修一條自京中通往東河的路,就算不用橫穿橫穿宿原,至少也要途經附近。”

聽到這話,周圍眾人頓時露出了然的神色,有人更是直言道。

“還是丞相大人高啊,這招聲東擊西,使得實在高明。”

明明是飽含私心的提議,卻讓對方說得如此義正言辭、冠冕堂皇,讓人覺得他確實是一心想要求得一個公正,逼得皇上縱然有些動怒,也不得不答應他的建議。

這些自以為明白了真相的眾臣不知道的是,下朝回到禦書房中後,安常煦正略顯得意的向他祖母表功。

“奶,我今天的這個表現還不錯吧?”

“那是因為人家邵丞相配合得好,而且事也湊巧,正好趕上了,不會讓人懷疑他會提此建議的用心。”

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安常煦點點頭,有些感慨的說道。

“希望即將要修的這條路,不會發揮出它的最大價值。”

修路是為了方便運稅糧,減少折耗的說法,不過安常煦用來說服葛尚書,想從對方口袋裏多少也要掏些錢出來的借口而已。

他已經在盤算著,要找機會實行他祖母說的稅法,就是要將所有的稅收都折算成銀錢,這樣一來,將來的稅收在運輸方面,肯定會減少很多損耗。

堅持要往北疆,還是要往向陽府所在的邊境修路的原因,朝堂上的那些大臣都知道他是出於私心,但是往突然往東河省修路,肯定要有一個不會引人注意的契機才行。

好在邵丞相祖籍所在的地理位置,為此提供了一個非常合理的理由,才能讓他如願以償的一次性達成兩個目標,至於將要為此付出的巨大花費,哪怕他們現在確實沒那麽多錢,安常煦也沒放在心上。

想到要往那東河府修路的目的,陳鳳琪忍不住嘆了口氣,點點頭道。

“是啊,希望那條路沒有機會被用上吧。”

李常欣不知道她雖不在就京城,由於她那當皇帝的哥哥力排眾議,不惜由私庫承擔大半花費,也堅持要往北疆邊境修路一事,已經使得她的大名,再次在京城中被傳得沸沸揚揚,消息還在迅速往外傳。

北疆的冰雪開始消融後,她正磨拳擦掌的打算抓緊時間將二十萬大軍操/練起來,沒想到定北軍卻在這時迎來一大批主動要從軍的人,有男有女,有老老少,還是趕都趕不走的那種。

看到各營點傳來的消息,李常欣十分不解。

“不是說朝廷征兵十分不易,有些人家還會想方設法的逃役嗎?這些人都是怎麽想的?還是說,因為他們家中太過窮困,想來軍中混口飯吃?”

除此之外,李常欣實在想不到其它理由解釋這種現象,這些邊關的老百姓,因為世代相傳的一些經驗,都知道年前發生的蠻族襲邊事件,不是什麽好兆頭。

向陽城中一些家境比較好的人家,在路開了後,甚至已經開始去投親靠友,想要避開接下來隨時都有可能會到來的戰/亂。

窮困人家沒有去外地避難的本錢,也會盡量縮在家裏不露頭,只要不那麽倒黴的撞上,那些還想在侵占下這些地盤後,讓這些普通百姓給他們當牛做馬的蠻族,也不至於兇殘到見人就殺的地步。

人盡皆知的是,在這種時候加入定北軍,絕對要冒著送命的危險,所以李常欣才會感到十分不解。

張欣悅從旁解釋道。

“郡主,應該不是因為沒有吃的,聽說他們都是去歲家裏遭過劫的百姓,有了您讓人送去的糧食,他們肯定能撐下去,是因為感念我們定北軍對他們施援的大恩,又恨那些蠻族人,才會主動來從軍。”

對於那些百姓而言,最難熬的階段已經過去,冰雪消融之後,田間地頭的野菜都會冒頭,地裏已經種下的小麥等作物,會長得越來越好,只要不再遇上什麽災害天氣,肯定餓不死人。

“原來是這麽回事,倒是些懂得知恩圖報的人,不過他們實在不必如此,我們接下來的任務重,哪有空招收……”

說到這裏,李常欣突然靈機一動,隨之便將話風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