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埋怨(第2/2頁)

再次哭求無果,林氏打算回家帶著孩子一起來哭求時,回到京城中,就發現自家那剛掛上不到半年定北大將軍府的門匾,已經被官差給摘下,大門上已經貼上封條。

拖著幾乎癱倒無力的雙腿,趕緊上前打聽,林氏才知道她丈夫已經被押解回京,直接被送往大理寺受審,罷免王東安定北大將軍之位,抄沒家產的聖旨已下。

雖然聖上開恩,沒說要將他們這些家眷也打入大理寺,可是在最後的處置決定下達前,全家上下都將被圈禁在府內。

在此之前,聽說北疆出事的消息後,林氏雖然也有些慌,但她一直抱著僥幸心理,畢竟早前有消息說,皇上可能不打算追究責任,只是趁機讓樂陽郡主接掌定北軍。

所以她此前做的最壞打算,是丈夫在把大將軍之位讓給樂陽郡主後,回京進入兵部榮養,直到聽說隨著她丈夫被押送回京,朝會上開始議論如何重懲她丈夫玩忽職守的大罪,她才意識到,情況可能與她所以為不大一樣。

林氏這才著急起來,想要去找平日裏關系處得好,走得很親近的人家,包括她的娘家親戚,卻都吃了閉門羹,連面都見不上,更別說是幫她疏通門路,為她丈夫求情。

意識到那些平日裏姐姐妹妹叫得親的所謂好友,都靠不住後,林氏才想到去找自打住進康平眷村後,就留在眷村教那裏當夫子的婆婆,此前再怎麽看不上婆婆性格軟和,管不住自私自利又貪婪的長房。

可是等到她遇到事情時,才發現這諾大的一個京城,她只能去求她那毫無威嚴可講的婆婆,可是沒想她婆婆竟然如此心狠,明明知道家裏發生的事,竟然一點都不聞不問。

哪怕她求到對方面前,也只是徒勞無功,任由他們五房落到被抄沒家產的淒慘境地。

林氏完全沒有將她婆婆說的話放在心上,只想著埋怨她婆婆寧願繼續縮在康平眷村,不願回京為她丈夫求情。

也絲毫沒想過,對她而言,平日裏婆婆是與她關系不大的外人,她的丈夫掙來的富貴榮華都該由她與子女們享,如今出了事,她才想到自己的丈夫是人家的兒子。

等到王東安與其身邊心腹的審詢結果出來,確定了對方除玩忽職守、放任定北軍吃空餉的罪名外,還有與商人相互勾結,以質地好的細糧、新糧,兌換成以次充好的粗糧、陳糧,任人冒功領賞等罪名。

朝堂上的群臣都義憤填膺的表示,務必要將王東安處以極刑,全家都流放到苦寒之地勞作,以贖這萬死難辭其咎的大罪時。

安常煦只是說出他那年過六旬的老母親半年來,一直在康平眷村盡心盡力當夫子,悉心教養眷村孩子、照顧眷村孤兒的這件事,群臣便啞口無聲。

成功堵住這些大臣的嘴後,安常煦才當眾宣布他祖母給出的處置建議,奪宣武侯府的侯位,降為三品虎威將軍,宣武侯府五房上下貶為庶人,三代以內不得入仕。

對宣武侯王家而言,這絕對是個能讓他們痛心疾首,甚至是生不如死的處罰,可是在那些普通百姓看來,這絕對是個很寬容仁慈的處罰。

對群臣,尤其是某些蓄意帶節奏的人而言,這絕對是個非常奸滑的處置,看朝堂上大多數人都心服口服的反應,就知道這個處罰的高明之處,既能讓王家傷筋動骨,還要感謝皇上開恩,又解了眾人的怨氣。

而宣武侯府在接到這份降爵的聖旨時,絕對有種天都快要塌下來的感覺,他們正為五房的遭遇感到幸災樂禍,卻沒想到,轉眼就牽連到自家身上。

鄭氏差點當場哭出聲,但還是心有不甘的強撐著小聲問道。

“公公,我們府上已經分家了,五房已經分出去了,為什麽明明是五房之過,卻要罰我們大房的爵位?”

一等侯與三品將軍之間,說是天差地別也不為過,這意味著她的兒子將來就無爵可承。

前來王家宣旨的太監倒也沒有露出什麽不耐之色,態度溫和的笑著回道。

“夫人說笑了,貴府分產不分家的事,這京中誰人不知?在沒有正經的分家文書備案的情況下,王家五房被罰抄沒家產,卻沒抄這宣武侯府,已經是聖上看在貴府老夫人的賢德份上,格外開恩了,夫人可要惜福。”

如今這宣武侯府既沒了宣武侯爵位,也沒了定北將軍之位,已徹底變得名存實亡。

但是只要老夫人這位正經的侯夫人尚在一日,這王家仍能以宣武侯府自居,老夫人一旦故去,王家這些人都需徹底搬離這宣武侯府,名都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