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期待(第2/3頁)

與此同時,京中的李常欣已經帶著隊伍整裝待發,他們並沒有攜帶多少輜重,而是輕裝上陣,寶貝女兒態度堅定的要跟著北上,劉承業不僅誇下海口,會負責這沿途的補給。

還給所有將士都準備的有大批保暖效果好的羽絨制品,其中甚至還包括特制的羽絨帳蓬,都是不計成本的以質地最好的兩三層防水油布當面料,質地非常細密。

雖然依舊無法徹底解決,但是可以說是最大限度的解決了羽絨容易跑毛的缺陷。

也就是一直把持著高端羽絨生意的劉承業,能在短時間內,迅速供應上這麽多羽絨制品,陳鳳琪本打算派人拿錢去采買定制相應物資,結果劉承業大包大攬的主動提出由他提供。

知道他女兒不僅一直呆在大營沒有知難而退,這次還非要堅持跟著北上的事情後,陳鳳琪只得收下對方的這份好意。

可憐天下父母心,能讓這等做了一輩子生意,素以精明強幹而著稱的商人,如此不計成本與回報的付出,其目的很明顯,就是盼著其他人能看在這些物資與照顧的情分上,可以對他女兒多照顧一些。

前來為這支人數多達兩千有余的隊伍送行的人,除了陳鳳琪,還有柱國公夫人與她侄媳婦,以及張老夫人,因為有劉寶珠開了個不好的頭,讓徐景月她們也都堅持要一起北上。

對於這些平日裏表現得都很努力的女孩,李常欣一再強調,告訴她們實在想要去,可以等到明年開春再北上,可是她們非要不聽,一再堅持,讓她實在沒辦法,只得都一起帶上。

除了徐景月,大本營在鎮南軍的徐景楠不顧他大伯的阻止,也堅持要隨李常欣一起北上,徐世子顧慮的是他兒子已經在定北軍,如今他的侄子與女兒也去,實在有些犯忌諱。

更何況讓徐景楠回京,也是徐家的一些布局,關系到徐家對其未來前程的安排,可是年輕氣盛的徐景楠壓根不管這些。

眼看這趟北上肯定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只要但凡有點野心的人,都不願放棄,他也不想因為自己是徐家人,就要顧慮那麽多。

再加上李常欣從來不喜考慮那些人彎彎繞繞,既然徐景楠這個得力幫手願意隨她北上,那就是她的人,她當然不拒絕,壓根不會考慮對方是姓徐還是姓王。

看著北上的隊伍正式起程後,越走越遠後,柱國公夫人拿帕子擦拭了一下眼角,給陳鳳琪躬身施禮道。

“家中小輩不知輕重,非要鬧著要與郡主一起北,給太尊與聖上添麻煩了,老身慚愧。”

要不是因為樂陽郡主接掌定北軍後,定北軍肯定會就此易主,不再姓王,無論徐景月和徐景楠他們再怎麽鬧騰,徐家也不會松這個口,同意他們北上。

陳鳳琪知道她的意思,擡手示意道。

“老夫人不必為此憂心,他們在大營裏的表現都很優秀,這次隨樂陽一起北上,肯定會成為她的得力幹將,我很感謝他們對樂陽的支持與擁護。”

陳鳳琪和安常煦也沒有在意徐家小輩都要跟著北上的事,對他們而言,這些在這種時候選擇跟著李常欣北上的人,都願意跟李常欣同甘共苦,是李常欣去北疆後的基本盤,幫助她在北疆盡快立足的得力幫手。

對於張賢貞而言,這場分別實在很痛苦,因為這趟北上的人中,不僅有她的親兒子,還有婆家侄女與娘家侄女。

送走陳鳳琪的車駕後,才抹著眼淚對她娘張夫人抱怨道。

“我們府上送景月入大營,是因為事出有因,真不知道您和爹是怎麽想的,竟然將悅姐兒也送到大營去,現在可好了,去了大營,心都變野了,這麽冒險的事,她和景月不顧樂陽郡主的勸阻,非要鬧著一起。”

張老夫人本來也很傷感,聽到女兒的抱怨,知道她是因為一次送走三個放在心上的小輩,心裏實在不痛快,勸慰性的拍拍她的手道。

“悅姐兒向來是個看著軟和,心裏其實很要強的性格,我和你爹這也不是因為擔心,要是哪天沒看住,她真的會跑到庵裏去做姑子,才會在問了她自己的意見後,給她做這個安排。”

比起去庵裏,過上那種要守許多清規戒律,同樣很清苦的生活,讓孫女去軍中,就算身體上要受些苦累,可是心裏清靜自在。

見女兒還是滿臉的不贊成,張老夫人知道她在想什麽。

“我們也不是沒起過別的心思,可是悅姐兒打定主意不願再議親,我們也只能隨她,何況你看,這才過去幾個月,悅姐兒好像又長高了不少,身體看著也強健了不少,整個人的精氣神,與在家裏的時候完全不同。”

聽她母親說起這個,張賢貞也點點頭道。

“聽說大營裏,現在每天都會為將士供應牛乳、羊乳、雞蛋、鴨蛋之類的食物,一日三餐也豐盛了不少,各種骨頭湯,更是變著花樣的供應,景月和景楠這幾個月下來,也都長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