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自家人(第2/3頁)

張賢貞對此也感到有些費解,她兒子是跟著樂陽郡主的,她對與其相關的消息,當然會特別上心一些,畢竟這可能與她兒子也息息相關。

“伯母,依您看,上面到底是什麽意思?莫非真像外面人猜測的那樣,是因為一邊慣著樂陽郡主,成全她想要進入軍中的願望,一邊又因擔心樂陽郡主一個女兒家,在軍中正式站穩腳跟後,會玩野了心?”

張賢貞在邊疆生活多年,因丈夫與兒子的身份原因,對軍中一些常規還是比較了解的,知道在無令擅自調軍,的確是軍中大忌。

但是有些時候事急從權,為防寒了將士們的心,在事後論功罰過的時候,該賞還是是賞,也就是口頭訓誡幾句,不會真罰。

像樂陽郡主這次在原州做下的事,就憑她因算計周詳,沒有讓手下人馬出現損傷,完美的解決了原州之患,拿下那麽一支裝備精良,實力強大的私軍,絕對是功大於過。

可是上面不僅沒有賞她,還直接降她的職,罰她寫近來在京中令人談之色變的罪己狀,讓張賢貞都忍不住為此感到不平,認為這種處理太過苛刻。

柱國公夫人沒有直接回答侄媳婦的疑問,而是提起另一個話題。

“景楠一去大營就是兩個多月,這兩天肯定會回來,你可以問問他,樂陽郡主被罰後是什麽反應,大營中的人在聽到這個處罰結果後,又是什麽反應,雖然我也不清楚上面的意思,可我覺得,這裏面一定有我們外人所不知道的原因。”

雖然柱國公夫人沒有多說什麽,可是一句‘外人’,瞬間讓張賢貞意識到問題所在,人家樂陽郡主雖然與上面那位不是一個姓,卻是實打實的一家人,對自己的家人怎麽處置,那是人家的家事。

“伯母說得是,是我們這些外人的操心太多余了,上面不過是在教育自家孩子而已。”

讓張賢貞沒有想到的是,這段對話剛過去不久,徐景楠就已經回府,讓她感到有些意外。

“怎麽回來的這麽快?”

徐景楠邊在母親的親自照顧下換衣梳洗,邊大大咧咧的回道。

“領完賞後,雖然還有聖下親自下令給大營準備的慶功宴,我們這些家裏不差那幾口吃食的,和兄弟們一起喝幾杯酒後,就先散了,這趟出去兩個多月,可以回家多休整幾天。”

“你是和樂陽郡主一起回城的?聽說她這次立下大功,沒得到賞不說,還挨了罰,心情應該不大好吧?”

聽到他母親的話,徐景楠不禁有些失笑。

“娘,您可千萬別用常人的想法去猜測郡主,她在回京前,就對自己會挨罰的事有心理準備了,甚至已經做好可能會被罰回兵勇的心理準備,結果聖上沒有將她的官一擼到底,還給她留下個百夫長,讓她高興著呢。”

聽到這話,張賢貞就放心多了,終究還是自家人更了解自家人,年少氣盛的少年人立下如此大功,不僅沒有居功自傲,還能保持著如此心態,著實讓人敬佩。

同時也表明一件事,陳太尊家的家教可是真嚴啊,看將小輩都給嚇成什麽樣了,明顯是挨罰的經驗極其豐富的樣子。

“你們都得了賞,只有她這個一領頭的反倒受了重罰,你們就沒有為她感到不平?”

徐景楠毫不隱瞞的回道。

“當然不平,可是樂陽郡主認罰認得心甘情願,還主動勸慰大家,跟大家解釋這其中的功過,我們還能說什麽,只能說,聖上實在公正嚴明,不徇私情得很。”

“聽說皇上還罰樂陽郡主寫罪己狀,她也沒有意見?”

聽到話,徐景楠轉身低聲說出自己的發現。

“據我觀察,郡主寫罪己狀的經驗應該十分豐富,有人提醒她,說是前段時間涉成王一案的人,在被流放離京前,被罰在大庭廣眾之下讀罪己狀,郡主仍是淡定自如,絲毫不慌,還當眾說了一通寫罪己狀、當眾讀罪己狀的好處。”

這張賢貞感到有些無言以對,原來是人家是在自家人身上實驗過,確定好用後,才給推廣到朝廷大事上。

讓那些明明犯下大罪,卻還得到一些人私下裏的同情,質疑上面是在搞清除異己之舉的人,親自當眾揭露並坐實自己曾犯下的罪,讓人深感忌憚之余,也不得不承認此舉甚是高明。

“嗯,看來這是太尊府上的家規,你們這些人將來要是犯了錯,樂陽郡主說不定也要這樣罰你們,你可要將皮子給繃緊點,寫罪己狀,還要當眾讀出來,可不是什麽好事。”

確認樂陽郡主受罰,更多的是因為她不是‘外人’,上面有意拿她當典型,罰給外人看,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後,張賢貞很確定,對方被降職只是暫時的,她兒子雖然現在位置比對方高,注定也只是暫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