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技巧(第2/2頁)

會讀書做文章的人,最適合的當然是教人寫文章,以及需要寫文章的地方,去戶部、吏部、工部之類的地方,不僅發揮不他們的價值,還容易誤人誤己。

聽到陳鳳琪這麽一說,安常煦的心中立刻有了方向。

“我明白奶的意思了,有些從南江書院畢業,早年就被安排到各個地方,這些年立下不少功勞的人,我們能不能提適當將一表現格外優秀的提一提?”

“可以,但是你要盡量將水端平,將那些科舉出身、蔭恩出身的人,也都適當挑些可用之人都提一提。”

因成王養私軍一案,朝廷現在騰出來的位置有些多,聽到這話,安常煦眼中閃過一道精光,迅速領悟到將要如何端水的策略。

會試張榜之後,不僅連會元在內的前四名都出身於南江書院,共計九名參考考生,全都榜上有名的消息,不僅讓那些考生,與京城中的百姓們都議論紛紛,連對大考極為關注的朝堂官員們,也都非常震驚。

要不是另一名主考是朝野上下都知道其德性的葛尚書,這個結果肯定會引來莫大的質疑,但是因為知道葛尚書對待錢時,有多麽不顧一切,那麽他在處事公正嚴明這一方面,對自己的要求就有多高的情況下,誰都不會懷疑這個排名存在弄虛作假的問題。

可也正因如此,南江書院的水平與厲害,讓所有人都忍不住感到震驚與意外,看到被張貼出來的前二十名答卷後,誰都能看得出來其中的實力差距。

前四名答卷論文采,只能說是中規中矩,關鍵在於人家引經據典寫的內容,讓人讀著言之物,極其切中主題,沒有半點虛言。

要是換了往屆大考,這樣的答卷或許無法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績,可是在這場意義比較特殊,又是由邵雲博與葛尚書這兩位極其務實的官員主持大考,他們的優秀立刻被顯了出來。

翰林院中有人反復看了看前四名的答卷,滿腹費解的嘀咕道。

“不知道為什麽,看到這些答卷,我總有種似曾相似,仿佛特別熟悉的感覺呢?”

聽到這話,頓時引來旁人的高度警覺,南江書院在本就聲名顯赫的情況下,再次名震京城,讓人為之感到驚嘆的同時,也難免有些不是滋味,許多人都存在想抓其把柄的心思。

“吳兄,你好好回想回想,到底是在哪裏看到過?”

吳宣皺著眉頭仔細想了又想,面上突然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是了,像聖上在去歲參加會試時的答卷,我因會試排名位列聖上之下,當時曾反復閱讀過聖上的答卷。”

有人不相信的說道。

“這怎麽可能?去歲大考的題目,與這次大考的題目截然不同,兩者怎麽可能會像?”

面對同僚的質疑,吳宣態度認真的解釋道。

“不是說內容像,在下說的是這種行文風格,你們要是不信,可以找出聖上去歲參加大考的試卷存档,好好對照一下,看我說的對不對。”

“從切題思路,到釋題,再到這論述總結,看著全都如行雲流水般流暢,它們相當於……有著同一個框架,只是往裏面填充了不同的內容。”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了吳宣的提醒,其他人再看那些答卷時,也都有了各自的發現,然後十分默契的找出皇上去歲參加大考的答卷,又找出其他南江書院考生的答卷。

眾人震驚的發現,以前那些南江書院考生的答卷,雖然也有相似之處,但還存在著一些差別,可是今年參考的九人,答題的風格全都與皇上去歲考取會元的答卷如出一轍。

經過這番比對,誰都不傻,都能意識到,人家南江書院這是拿皇上去年考取狀元的答卷做範本,扒出框架後,讓他們的學生只需往裏面填充內容就行。

很顯然,科舉這點事,已經被人家給研究得透透的,人家現在厲害到可以批量產出進士了,這還讓人咋玩?

有人不服氣的抱怨。

“這是違規吧?再這麽下去,大考豈不是要被他們南江書院給包圓了。”

雖他人心中雖然也充滿危機感,卻大多都不認可對方的話。

“人家憑本事考出來的名次,怎麽違規了?那些世代出進士的書香門第,難道就沒掌握點不傳之秘?”

吳宣也是持後者這種看法。

“是啊,說到底,大考考的是我們的綜合知識積累,又不是只靠這些技巧就能取得成功,南江書院這次考得好,重點在於他們很注重對學生的全方位培養,尤其是在務實方面,正中這次的考題。”

“可不只是憑借文風取得的成績,畢竟今歲與去歲的主考與審卷官,都不是同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