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能者上(第2/3頁)

戴學林神情肅然的躬身拜謝道。

“多謝魯兄,不僅那位王公子令人可敬,魯兄在知道這麽重要的消息後,願意在第一時間告訴我們的舉動,也實在令人欽佩。”

有人跟著附和道。

“是啊,王公子與魯賢弟都是品性純良的君子,為人做事才能如此坦蕩大方,讓我等都跟著受益。”

因為年輕,再加上又是第一次參加大考,魯肅忠顯得有些浮躁,此前的人緣其實不算太好,也就張青亭能對他格外寬容照顧一些。

現在聽到這些平日裏只有些點頭之交的人,都這麽誇贊他,反倒讓魯肅忠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關鍵還是王公子大度,在下不過是略盡應有之義而已,當不得各位如此盛贊。”

宮裏的安常煦聽說這事,也有些意外。

“這位王家三公子,倒是難得,也不知道他是因為對自身的實力很有自信,還是因為知道憑他這次的功勞,一定能夠入仕,才能這麽大方。”

邵丞相提點羅次輔的事,不是什麽秘密,京中那些官宦人家中,有要參加此次大考的子弟,現在基本都已得到消息,只是不曾對外透露過而已。

安常煦知道這件事後,還在盤算著這兩天要不要派人出去放風聲,結果卻被王修業先一步給捅了出去,關鍵是人家可能並不是長輩那裏得知消息,而是他自己憑實力得出這個結論。

陳鳳琪對這個長相氣質同樣很出眾,卻遠不如柱國公府的那位長孫在京中名聲響的少年,印象也很不錯。

“嗯,這個孩子是個好的,小小年齡就父母雙亡,家裏又是那麽個情況,他卻能長成這幅光風霽月的模樣,實屬難得。”

所以她才能放心的任由對方留在李常欣身邊,這個少年雖然年歲也不大,卻是個性格沉穩有城府的,正好可以和李常欣的性格形成互補,幫到李常欣。

不過對方若是有心想要走文臣之途,她也不會為了李常欣,就想耽誤人家的前程,只是根據對方的表現看,陳鳳琪認為對方真正想做的應該是武將,科舉不過是他用來迷惑家人的表象。

因為事關李常欣,那王家的情況,早被安常煦安派人重點調查過,知道王修業在宣武侯府的處境,若是易地而處,他不覺得自己能像對方那般隱忍。

宣武侯府襲爵的長房,被已過世的老太太給寵得沒能力不說,還心胸狹隘,五房的野心與其能力不相匹配,靠著他爹與他二哥的蔭庇,才能執掌定北軍,同樣防著二房的侄子。

二房對宣武侯府的貢獻與功勞最大,結果就因死得早,一雙子女明明是在自己家,卻過得宛如寄人籬下,受人鉗制與打壓,連宣武侯老夫人都不方便對二房多照顧一些,因為那樣會引來其他人的不滿與忌憚。

“常欣總說他很有心眼,好在沒有什麽壞心,能在那種環境中,養出這種堅韌而又大方的心性,確實不容易,他這次若能考個進士出身,我就將他安排到兵部,成全他的理想。”

說到這些,安常煦又忍不住吐槽道。

“他那個五叔,若不是由先帝欽定的大將軍,我真想趕緊將他撤下來,北方蠻族前年也是損失慘重,所以這一年多只能實施一些擾邊之策。”

“可是定北軍現已錢糧充足,完全可以主動出擊,狠狠的給對方來個教訓,結果,他就這麽一直被動的防守,仿佛被嚇破了膽子,一點都不敢越邊。”

陳鳳琪當然知道那有些人想要種韭菜,養一茬割一茬,可以多撈軍功與犒賞的盤算。

“王家的老二,也就是那王修業的父親早早戰死沙場,真是可惜了,等到常欣他們成長起來後,就將人換了,讓這種私心重的人占著如此關鍵的位置,絕非長久之策,讓一個家族長久把持一軍的舊制,也不可取。”

這話正合安常煦的心思,他趕緊回道。

“奶,我也有這個想法,就是考慮到那些人中,大多都是忠心為國的忠臣良將,要顧慮到他們的感情,不知該如何安排才好,不知您對此有何高見?”

“定期換防,能者上、庸者下,就算顧慮到他們是世代盡忠為國的人家,嫡系挑不出有能力的人,就從旁支中選,也不能讓一些能力不足,還私心特別重的人,占據這麽重要的實權位置,他們在關鍵時候擔不起重任不說,還會造成無謂的傷亡損失。”

安常煦深有同感的點頭。

“奶說得對,就是您說的這麽回事,可惜,這些事都需要一步一步的來,尤其是人才,我們最缺的就是可用的人才,這麽諾大的一個國家,怎麽能只有通過科舉選拔人才的途徑呢?實在是太不正常了。”

軍中雖被那些王公貴族把持著,但是只要朝廷拿出應有的態度,管得緊一些,盡量避免冒領功勞的現象出現,底層將士還能有機會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