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花樣(第2/3頁)

“太尊夫人果然不凡,聽景楠說太尊夫人看著十分威嚴時,我原想著,一位總是對人心懷善意,做些利國利民之事的老夫人,能有多威嚴,現在看來,是我見識太過淺薄,低估了太尊。”

柱國公夫心情復雜的點頭道。

“是啊,太尊夫人雖有菩薩心腸,卻也有雷霆之威,要不然,如何能震得住朝堂上的那些大臣,我們今天只看到她用柯尚書家的把柄逼退她。”’

“聽說,她最厲害的本事,是將那些與新帝政見不和的大臣留下辯論,不管是那些大臣講國法,還是講禮規、講人倫大道、講聖賢之說,她都能將那些人辯得啞口無言,多與她辯論幾次,都不得不服。”

想到陳太尊初以咄咄逼人之態,堅持要將先帝留下的妃嬪都遷至別宮時,她心中還有些不忍,覺得以太尊的強勢霸道,實在不像是她大伯母說得那樣沒有野心。

後來又聽到對方給出那三個選擇,張賢貞才意思到,什麽叫做雷霆之威後的雨露之恩,太尊做人做事,實非常人可度量。

“看得來出來,太尊夫人好像對女子格外寬容照顧啊。”

柱國公夫人對侄媳婦這敏銳的洞察力十分贊賞,點頭道。

“是啊,太尊夫人自己早年曾接連遭遇過不幸,深知我們女子的不易,所以她現在自己有了能力後,總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量多為女子謀取福利。”

“她因自己早年守寡,在失去的兒子後,親自做主讓兒媳改嫁,如今能做出讓後宮妃嬪出宮改嫁的事,其實不足為奇。”

昨日回娘家後,張賢貞已經聽她娘講過太尊的那些過往,因為她爹是朝堂重臣,全程參與過與太尊的那些過往有關的場面,所以她已知道太尊現在的兒子非親生,親生兒子被她親手送出去,將親兒媳嫁給義子,與先夫和離的創舉等。

那些史無前例,讓人聞所未聞的操作,讓張賢貞深感大開眼界。

“太尊心懷大愛,因為自己曾吃過某些苦,知道那些不易,就竭盡所能的護庇旁人,想讓別人免遭覆轍,這份人品心性,實在令人欽佩。”

自古以來,更常見的多是一些在自己遭受過不幸後,便將那些不幸加諸在旁人身上的人,尤其是在某些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婦人身上。

柱國公夫人點點頭,提及萬壽宴上的另一樁事讓她感到費解的事。

“我更好奇的是,太尊與聖上是如何說服了宗室那邊,對於這件事,宗室那邊沉默得有些不正常啊,該不會是他們前兩天被召入宮中後,也被太尊要挾了?”

真不是柱國公夫人胡亂揣測對方,實在是現在的滿朝文武都知道,太尊夫人一般情況下,都是懶得與人動嘴皮子,直接祭出自己的要挾。

正如她自己所言,她對那些大臣的道德品性並沒有多高要求,只要能力還算可以,工作方面幹得還行,沒有犯什麽大錯,她真就是只是拿那些可大可小的把柄要挾,警告人家一下。

不會動真格的直接讓人丟官去爵,這也是朝中大臣雖然對她多有不滿,也很忌憚,卻不會怨恨她,不會真與她敵對到你死我活的原因。

因為經過近半年的磨合,那些大臣也已看出,人家最重實務,除了有些護短外,沒有培植自己的勢力打算,也就不會惦記著要將誰給搞下去,給她自己的親信手下讓位置。

對那些王公勛貴與大臣而言,這就是最好的局面,換著了別人,肯定少不了要清除異/己,可是太尊與新帝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意向,真正是只重能力,沒本事的人被給趕下去,誰也不好質疑什麽。

唯一讓人感到有些不甘心與遺憾的,就是少帝新繼位,他們這些大臣莫說趁機懾政,連在國事決策中占上風的權力都沒拿到。

張賢貞聽到大伯母的猜測,笑回道。

“要是被要挾著不敢開口反對,那些老王爺們,今天肯定不會有什麽好臉色,看他們與陛下相處得其樂融融的場景,我覺得,應該是他們之間已經達成了什麽共識。”

也就是許下了什麽好處,柱國公夫人點頭道。

“嗯,你說得有道理,是我想差了,不過以我對太尊的了解,這份好處應該還在計劃中,就是不知道,那到底是個什麽計劃。”

但凡是現有的好處,基本都已經有了歸宿,太尊夫人為了求穩,若無必要,基本不會做從別人碗裏的奪食的事,能讓整個宗室看得上眼的,肯定不是什麽小恩小惠,因為少了不夠分,還拿不出手,若是夠多?

看到大伯母那若有所思的神情,張賢貞就能猜到她在想什麽。

“聽母親說,大伯母在太尊夫人面前很有面子,想來要是真有什麽重大計劃,若有能用得上我們府上的地方,太尊夫人應該不會忘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