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機遇(第2/3頁)

“原來如此,希望真的能承待詔吉言,讓我們太醫院能有機會多受重用。”

想到這批願意主動參加義診的太醫,也算是經過了初步考核,陳常路有心提點的回道。

“這是當然,諸位大人主動願意不辭辛苦的參加義診,皆可謂是醫者仁心的仁義之輩,聖上當然會重用各位。”

高太醫聞言,心中忍不住一咯噔,這話中好像有話啊,誠心道過謝後,回到他那些同僚中,立刻囑咐道。

“這次去康平眷村後,大家一定要打起精神,好好表現,多露露自己的絕活,那位陳待詔可是聖上身邊的紅人,咱們的一舉一動,人家都會看在眼裏,表現得好了,可能有機會得到重用。”

都曾看到這位去和那位陳待詔套近乎的事,此話一出,頓時引來一群太醫的高度重視,能主動報名參加這次義診的太醫,基本都抱著與高太醫一樣的想法,對自己的醫術水平有追求,不在乎患者身份的人。

即便本來就沒抱什麽功利心,現在聽說此行可能不像看上去的那麽簡單,迅速引來眾人的高度關注。

“高院使,那位陳待詔怎麽說的?”

高太醫將他與陳常路的對話大概復述一遍後,才總結道。

“你們發現了吧,他先是說,咱們太醫院儲存的那些藥材,很快就能有地方消耗,後面又說,聖上另有安排,這個安排,肯定會和那些藥材的消耗有關啊。”

既然這次的義診所需用藥,人家不用他們太醫院的,而是在民間采購,那就意味著,那些藥材肯定不會用在義診上,不是這種義診,又可以大量用藥,那能是為了什麽?

但是不管怎樣,他們這些太醫身為開藥方的人,肯定有活幹,有聖上親自安排的活幹,那就叫做重用。

其中一位較為年長的老太醫矜持的理了理自己的衣衫,悲天憫人的感慨道。

“看來我們這次還真是來對了啊,所以說,做人就是不能太有功利心,總是太過計較得失,誰也不知道自己會錯過什麽機遇。”

眾人帶著難以掩飾的笑容,心情都十分好,這份驚喜足以讓他們精神振奮,不用高太醫再強調什麽,他們也暗自下定決心,這次肯定要使出看家本領,讓那位陳待詔知道自己可堪重任。

這支由禦林軍護送的義診隊伍起程前往康平眷村時,安常煦正在宮裏跟他祖母吐糟。

“……陳常路怕我看了生氣,還有意瞞著我,他不知道我早就看到那些帳了,要不是想到您曾教我的那些,我早就要和他們算帳了,同樣的東西,采購價格能翻上兩三倍不止,這些蛀蟲!”

而陳鳳琪告訴他的,就是這世上有些人只認貴的,不認對的,這種消費心理,對他們接下來將要開創的一系列皇家產業很有好處。

其中就包括皇家醫療院,目標客戶肯定是那些有錢的人,對,不一定需要有勢,關鍵是要有錢,知道將會有那些有錢人為那些被高價采買入宮的藥材買單,安常煦才按捺住心中的火氣。

“這些都是積弊已久的問題,肯定要解決,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得了的,的而且那裏面牽涉的人與勢力太多,肯定不能輕舉妄動,先在私下裏讓人查一下,做到自己心裏有數就行,犯不著氣著自己。”

“等到籌備皇家醫療院時,將那些人都排除在外,兩邊的人事與帳目一定要分清楚,咱們做事,一定要做出口碑來,有了口碑,人家才願意信任。”

信任以後,才能成為他們的忠實客戶,多為他們的生意捧場,讓他們多賺些錢。

陳鳳琪別的不敢保證,她一能讓她這大孫子成為最有錢的皇帝,有錢就好辦事,方便在一些利國利民的政策上大施拳腳。

要不然,戶部的那點錢,總有無數雙眼睛盯著,生怕別人用得多了,自家能拿到的少,整天因此而在朝堂上爭來吵去,讓她聽得腦殼痛。

有那時間和精力,多想想該怎麽多幹實事,多掙錢,餅子做得越大,大家不是都能分得更多嘛。

現在低層的貧苦百姓,連衣食都沒辦法得到保證,情況好點的,也就是能保持個衣食無憂,消費能力極差,使得整個國家的經濟都很蕭條,更談不上什麽生產能力與技術創新和發展。

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只有設法讓占據著最大人口比例的中下層百姓富裕起來,增加購買能力,促動商業經濟的發展,增加商業稅收,才能實現國富民強這一目標。

以犧牲某一群體的利益,增加國庫收入,絕非長久之計,也是很殘忍的一種行為。

可是這種行為,在此前正是歷代統治者慣用的方式,國家缺錢,就給底層百姓攤派各種稅收,讓人不堪重負。

安常煦認真記下他祖母的說得這些話,當皇帝以後,需要面對的工作,牽涉到的人與事太多,他算是切身體會到他祖母說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實用性,只有這樣才能防止有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