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狠下心(第3/3頁)

“也是聖上與太尊夫人對樂陽縣主的處置提醒了兒子,他們對一個姑娘家的管教,都能如此嚴格,但有行差踏錯,便能施以如此不留情面的懲處,實在讓兒子深感羞慚。”

不管是新帝,還是太尊夫人對樂陽縣主的寵愛,京中眾人心裏都很有數,從她鬧著要去從軍,勸不住她,新帝就甘冒天下之大不韙,破例為她一介女子封個監軍之位,讓她去軍中體驗生活的縱容之舉中,就能看得出來。

可是當她因自己的年少無知犯下錯時,哪怕還沒有造成什麽負面影響,當即就得到超出所有人意料的嚴厲處罰。

新帝與太尊夫人的處事風格,由此可見一般,徐景年所犯的錯,論嚴重性,以及將來可為他們徐家產生的潛在影響之深,遠在樂陽縣的過錯之上。

他們這些做長輩,卻在早就發現問題的情況下,懷著僥幸心理,沒有及時重視,拿出應有的態度,著實讓徐世子深感慚愧。

柱國公夫人也深有同感的感慨道。

“所以說,以新帝與太尊夫人的這份心機手腕,以及做人做事的都絕不拖泥帶水的果斷風格,何愁他們成不了事,我們徐家絕對不能錯失本已擁有的先機,景年去軍中後,讓景楠回來。”

徐景楠是徐家二房的長孫,徐世子的二叔戰死沙場時,留下的兒子徐忠誠年僅八歲,因其生母早逝,完全是在老夫人膝下長大的,現隨柱國公在鎮南軍中任職,徐景楠便是其長子。

“好的,母親,我這就去給父親與二弟去信。”

徐世子沒有問母親,為何不讓他的小兒子景成回來,因為他心裏清楚,這次去軍去歷練,是徐景年的最後機會,若是現在讓徐景成回來,難免會給其他人留下徐家打算放棄嫡長孫,重點培養嫡次孫的錯覺。

那樣的話,不管徐景年在經過歷練後,有沒有改進,只要他能活著回來,這京中都難有他立足的地方,同時,老夫人也未嘗不是擔心徐景成也被他娘文氏給影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