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比預期好(第2/3頁)

陳鳳琪看著這實誠孩子,心中有些懊惱,她當初是實在沒有想到,那個被送到自家門外的嬰兒,竟然是皇上的兒子,教導孩子的方向著重於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使得他們過於重情重義。

他們一大家子如此都已經走到這一步,注定只能進不能退,否則,那個後果絕對是陳鳳琪更不願看到的。

“我又不傻,相同的事情,怎麽可能再來一次,這件事算是過去了,你不要再放在心上,更不用為此感到自責,你關心我,我愛護你,我們各有各的立場,都是憑心做事,不要因此而給自己增添負擔與壓力,那樣,才是真的對不起我。”

安常煦笑著點應下。

“孫兒記下奶的話了,一定不會讓奶失望。”

陳鳳琪‘醒來’後,能吃能喝,如太醫所言,恢復得特別快,在她‘昏迷’期間,有不少人家都曾帶著禮物上門探望,如今少不得要設宴答謝一番。

時值隆冬時節,陳鳳琪也不用再考慮什麽面子與噱頭的問題,只是讓廚房備些小炭爐火鍋,每位來賓座前擺一個,再備上各種口味的湯底,想吃什麽味道的自己選,洗凈切好的各式菜品擺放整齊,隨手便可夾取,十分方便。

除此之外,附近還有廚師在烹制烤全羊、煎牛排、炸雞腿等食物,都是做好之後,就被分成許多小份,調成不同口味,及時送到到宴席現場,讓人可以趁熱享用。

因為是根據陳鳳琪‘昏迷’期間,上門探望的名錄發出的請柬,何家這次也有獲得邀請,是由何家二房的當家夫人朱氏,帶著她的長媳黃氏與錢慧宜一起赴宴。

自從知道大房的錢慧宜借同鄉之誼拜見陳太尊,還得了對方的青眼,被賞了見面禮後,朱氏就一直也想要找機會拜見陳太尊,好好與其敘一番同鄉之情,落實這份交情。

可惜沒落後的何家,距離一躍登頂的新貴太遠,後來又因先後先帝相繼去逝而守國喪,京城中一直禁聚宴。

如今國喪已過,康王府設宴請客答謝各府此前的關心與探望,也邀請了他們何家,在朱氏看來,絕對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要不是顧慮到錢慧宜此前已與陳太尊有過一面之緣,她壓根就不想帶這個隔房的侄媳婦。

然而,到了康王府後她才發現,事情遠沒有她想的那麽簡單,陳太尊‘病體’初愈,沒什麽精力應酬來賓,除了邵夫人聞氏、柱國公夫人、宣武侯老夫人等人,其他人壓根就沒有機會見到陳太尊。

雖然康王府是采取這種別拘一格的宴客方式,讓人感到新奇的同時,都能吃飽喝足,真正享受一頓美味佳肴,也讓何府的三人都有些食不知味。

看著精神很好,壓根看不出大病初愈的虛弱之色的陳鳳琪,柱國公夫人等人心裏都有數,只是她們誰也不會想著要試探或戳穿這件事,還主動在言談之中有意回避這件事。

就是她們心中都免不了會暗自感到佩服,想來也只有這種有勇有謀,能做到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女子,才能受到先帝重托,成為監國太尊,這可是連正經的太後,或是太皇太後都及少能有機會獲得的殊榮。

畢竟這是個由男子主掌的世界,女性大多都要遵從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閨訓,真正有能力與男子較量的女子,古往今來都很少見。

更別說,是像陳鳳琪這般,明明與先帝及新帝都沒有血緣關系,卻能坐到監國的位置上,與她們這些在家從父,出嫁後從夫、從子的女子完全不同。

柱國公夫人曾聽她兒子講過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企圖拿新帝的出身當突破口,給新帝來個下馬威的事,看似分為兩派,可是兩派人的主張,都存在大問題,對新帝而言都是坑。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看著注定能讓新帝被坑的這個謀劃,即便他與邵丞相有心相助,也無法解決,卻被陳太尊不惜以身填坑,讓新帝平安過去不說,還順勢為新帝鑄成一道金身。

在歷朝歷代都很推崇百善孝為先的大環境中,在安國百姓心中有了‘孝心可感天動地’的美名與印象後,年少登基的新帝之位,已經穩了大半。

至於此前被人拿來當工具,其本身也有意配合的余氏與忠勇侯府余氏一族,早已變得無人問津,誰都能看得出來,新帝對他們直接漠視,沒有絲毫興趣。

不管新帝將來會如何對待他們,都不會有人再敢拿孝字要挾新帝。

所以柱國公夫人雖比陳鳳琪年長近十歲,也對陳鳳琪欽佩不已,對他們這樣的人家而言,過程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看結果。

如今的結果,就是這位陳太尊帶著新帝初戰告捷,朝堂上現在已經變得平和了不少,有的人或許還在等待下一個出手機會,可是對新帝而言,現在能得到喘息之機,已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