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敢做敢為(第2/3頁)

柱國公夫人聽說過南江書院,卻從未聽說過,南江書院還開設的有這些課,似乎還招收女學生?

“太尊夫人真有想法,不過書院裏教授女子這些課程,就不擔心會引起書院中其他人的非議嗎?”

尤其是南江書院的院長是玄隱先生,那可是位名震天下的大儒,怎會同意書院收女學生,還教授女學生這種課?

在柱國公夫人的印象中,這天下的讀書人,基本都如國子監、太學裏的教諭、教授,或是翰林院、禦史台裏的官員一樣,大多都很迂腐,整天之乎也者,動不動就對京中女了言行加以抨擊,並上綱上線的對女子提出種種規則制約。

陳鳳琪明白對方的意思,她也是來到京中後才發現,本該風氣更開明的京城中,對女子日常言行的限制與約束更強。

李家莊中有能力的女子,可以在南江書院中任職,被學生稱呼為老師的現象,在這京中不可能有機會出現。

而事實上,女子在許多工作與學習方面,其實並不比男子差,可是在當前這個社會大環境中,對女子長久以來的打壓與制約,已經形成約定成俗的社會規則。

南江書院中有女職工,也有女學部的事,不僅宮裏的皇上知道,江南文壇及周圍區域的讀書人,後來也都知道。

可是有玄隱先生親自坐鎮,書院中畢業的女生,大多都會回去嫁人,過著相夫教子的生生活,男生大多都被吏部發文派往各地任基層官吏,中高級班的學生,在每屆科舉中取得的成績,越來越引人矚目,使得南江書院的影響力變得越來越大。

那些讀書人想的不是如何為自家子侄後輩,努力爭取到南江書院的入學名額,就是希望南江書院招先生時,可以聘用自己成為其中的一員。

不過所有人都知道,不管外人想要以什麽身份進入南江書院,認同南江書院的規則與制定,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如此以來,基本沒有人敢在明面上,對南江書院的環境與規則提出質疑與非議。

通過近幾次接觸,陳鳳琪對柱國公夫人的性格已經有所了解,所以她為對方耐心解釋道。

“南江收院自開設起,就設立的有男學部、女學部,每一位先生與學生在進入書院前,都會被告知這一點,若是不能接受,就屬無緣。”

只要接受,願意在進入書院的協議上簽字畫押,就證明這個人還沒有迂腐到無可救藥的地步,進入書院後,當然會陸續被周圍的人與環境,以各種方式給同化,深刻認識到尊重女子的重要性。

這樣一來,南江書院的先生與學生都對書院制度沒有任何異議,外人就算在私下嘀咕幾句,也不會對南江書院造成什麽影響,倒是進入書院的名額,已變得越來越搶手。

“太尊夫人真是敢做敢為,聽您介紹得這些情況,讓老身很想將家中後輩,也送到南江書院去體驗一番。”

陳鳳琪知道她這話只是說說而已,南江書院對中低層家庭的吸引力很大,因為那裏可謂是給家中沒什麽門路的學生,提供了對於未來的新選擇與機會。

可是對京中這些光是靠著祖蔭,就能享有人上人的身份地位,未來充滿許多選擇的權貴家族而言,價值就不大了,也沒什麽吸引力。

“夫人說笑了,貴府素以家風優良而著稱,府上子弟也都被教養得十分優秀,哪裏還用去南江書院體驗,莫被耽誤了才好。”

這不是陳鳳琪的推辭,而是事實就是如此,柱國公府的祖上,是隨安朝□□一起打江山的開國將領之後。

雖然經歷過被被降爵之類的起伏,卻是京中少有的幾家,能夠一直屹立在朝中不倒的勛貴家族之一,代代都出軍事能力優秀的將才,是徐家最大的資本。

這種底蘊深厚的家族,在教養子女後輩方面,自有一套成熟的體系,家裏的資源十分充足,完全不必去南江書院那種針對普通百姓開設的書院。

二人正在談話之際,李常欣與趙小雪已經策馬跑出一段距離,趙小雪還記得陳鳳琪的囑咐,正想提議回去,就看到不遠處有群人正騎著馬,在路邊莊稼地裏的大呼小叫的奔跑。

在那片地的地頭上,還有幾個農人正在拉扯,被拉住的那個想要上前阻止,嘴裏正大聲哭喊著。

“……求諸位老爺行行好,放過俺家這塊地吧,俺替驚擾了諸位大爺的驢子,給你們磕頭賠罪,這地裏種的是俺一家的命哪……”

打小就在南江書院長大的李常欣與趙小雪,下田種地收割之類的活,過去年年都要幹,一年比一年幹的活重,先不論幹得好不好,反正足以她們都深知種地的艱辛與不易,遠遠的看到這一幕,立刻感到氣憤不已。

那些人若是在荒地,或是收割後,還沒來得及播種新作物的空地上玩鬧也就算了,他們正肆無忌憚的策馬狂奔的大片土地上,不僅起的有壟,還明顯長著青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