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不想承認(第2/3頁)

“聽說那位李會元十分年少,能在殿試中再創佳績,摘得狀元之位,想必才華極為出眾,還真是後生可畏啊。”

何瑞是康平元年的同進士出身,如今年過三十以後,才晉為集書省給事中,正七品,負責一些書籍文档的管理與修訂工作。

枯燥乏味的工作,以及無望的前途,讓他的身上早早透著股暮氣,也沒心思關注那些與他無關的消息。

若是何家還如十年前般顯赫,尚可以同鄉的名義去拉攏對方,如今何家已然日薄西山,對方則是如朝日冉冉升起的仕途新星,再去與對方提什麽同鄉之誼,倒成了何家欲要攀附對方。

靠著昔日鼎盛時期留下的余蔭,何家還在努力維持大戶人家的體面,肯定不願做出這種容易落人口實的舉動。

趙學海不知道對方的復雜心情,笑著附和道。

“是啊,不過你們於州府,還真是人傑地靈的寶地啊,四十年前,出了位你們何家老太爺,官至次輔,現在又出一位年僅十五歲的新科狀元,嘖嘖,真是前途無量啊!”

何瑞強笑了一下,漫不經心的隨口問道。

“不知這位新科狀元是於州府何地人士?”

趙學海負責給這批新科進士立档,將那位新科狀元的資料記得最清楚,張口就來的回道。

“李狀元乃是新台縣陽山鄉人士,過去一直是個名不經傳的小地方,這次卻能隨著李狀元一舉成名,而名揚天下了,真是令人羨慕啊。”

何瑞難掩錯愕與激動的緊緊抓住對方問道。

“新台縣陽山鄉?你說那新科狀元還姓李?”

看到對方一反平日裏謙和有禮的常太,情緒有些失控的激烈反應,趙學海感到有些不解。

“何兄為何會這麽激動?莫非這位李狀元與何兄有什麽淵源?這也說不過去啊。”

那李狀元年僅十五歲,與對方是兩輩人,兩者之間應該沒有什麽交集才對,否則那李狀元摘得會元時,引得許多人上門道賀時,何家就該有所關注,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連人家姓什麽都不知道。

意識到自己的失態,何瑞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裝作無事發生的樣子。

“抱歉,是在下失禮了,趙兄有所不知,那新台縣與鞏縣相鄰,陽山鄉李家是當地的一個大族,與我們何家也有些姻親關系,在下才會如此激動。”

趙學海理解的點點頭道。

“這麽說來,你們何家與那李狀元,沒準兒還是親朋故交,真是恭喜何兄了。”

面對對方的恭喜,何瑞笑得有些牽強,想到對方正是負責為這批進士立档的人,試探著問道。

“多謝趙兄,不知趙兄可還記得這位李狀元直屬至親的名諱?”

聽說李狀元很可能與對方有舊,趙學峰有心賣對方一個好。

“這位李狀元的祖父尊諱為李立光,生前有秀才功名,已經去逝,祖母李陳氏,父親李成鋒,母親李江氏。”

何瑞緊握住雙拳頭,才能讓自己努力保持鎮定,沒有再次失態,強扯著嘴角回道。

“有勞趙兄,那李家祖父的名諱,我聽著似乎有些耳熟,需要早點回去跟長輩確認一下,來日在下設宴請趙兄,以表謝意。”

“哈哈,何兄客氣了,理解理解,我們來日再聚也無妨。”

與對方分別後,何瑞走到一處四下無人的僻靜地方,扶住旁邊的墻,支撐住自己有些無力的身體。

陽山鄉李氏族中人丁興盛,會有重名,並不罕見,可是據他所知,立字輩中有秀才功名,還叫那個名字,妻子姓陳還早逝的,只有一位。

再怎麽巧合,也不可能重合到這種程度,更何況那李狀元現年十五周歲,母親乃是李江氏。

可是那李狀元的爹為什麽沒有早逝,而且名叫李成鋒?這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怎麽會這樣?

何瑞的心中充滿不解與質疑,卻注定無人給他答案。

前幾日還因身體不適而沒有主持殿試的康平帝,在為新科進士舉辦的恩榮宴上,穿著一新,精神抖擻的出現在人前,本來難以掩飾的病容,仿佛也因此而消減了幾分。

走完禮部安排的流程,正當這場恩榮順利進行到尾聲時,大太監劉樂突然去後殿領出一人,是位身著禦林軍統領制式官服的中年人,笑容滿面的躬身對獨坐一桌的李常煦道。

“李狀元,這位乃是禦林軍副統領張大人,他前些日子去了趟李家,為令祖母陳宜人帶回一封親筆書信,與李狀元的身世有關,李狀元不防先看一下?”

此言一出,頓時震驚全場,唯有康平帝不動如山的繼續高坐上首,絲毫沒有訓斥劉樂在這麽嚴肅的場合,突然提起這個話題。

這突如其來的一出,讓身為主角的李常煦有些懵,看著那位張統領躬身以雙手呈上的信,眼中充滿質疑,沒有及時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