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適得其反(第2/4頁)

邵雲博知道康平帝不放心什麽,胸有成竹的回道。

“常煦的會試試卷,老臣已經親自審閱過,雖措辭之間難掩銳氣,但他對時政與實務的見解,都極有可取之處,論水平,他這個會元絕對當之無愧。”

“我們可以在常規審閱官、監考官與閱卷官之外,再另設九位陪審,陪審成員,皆從六部之中抽取,排名有爭議的試卷,可以交由他們做最終表決。”

聽到這個安排,康平帝滿意的點頭。

“不錯,只有這樣做,才能盡量保證公平。”

與康平帝商量完朝中大事後,邵雲博離開皇宮時,坐在皇上特賜的車轎內,他才放松一直緊繃著的心神,後知後覺的開始激動起來。

他親自看護著長到五歲半的陽陽,竟然是康平帝的二皇子,康平帝已經惡了大皇子,已派大理寺悄無聲息的收押大皇子與投靠大皇子的勢力。

在當前的形勢下,陽陽,應該說是目前仍叫李常煦的二皇子,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下一任皇位繼承者,畢竟以秘藥勉強維持身體機能的康平帝,已經堅持不了太久,注定沒有機會再生兒子。

對他邵雲博而言,這絕對是個堪稱是絕處逢生,再好不過的結果,可是想到東家,邵雲博又忍不住黯然,當親孫子養了這十五年的孩子,突然要認祖歸宗,東家太太……

想到這裏,邵雲博不禁一愣,東家太太會在意嗎?

好像不太會,能做出讓撿來的義子充親子,不僅讓人家頂替自己親生兒子的身份,連親兒子的老婆孩子也一並交由對方繼承,對夫家一切提都不願提,最厭惡女子要冠夫姓,遺憾李家莊不能叫陳家莊的人,又怎會在意撿來的孫子認祖歸宗呢?

想到這些,邵雲博又想起另外一件事,李成鋒是由他們從河中撿回去的,滿身刀劍傷,身手特別厲害,養好傷後,願意認太太為義母也就罷了,還頂替了太太親子的身份,從不向人提及任何過往。

而那段時間,也正好是康平帝一行遇襲,被柱國公派的死士拼死相救,才得以逃身的時間點,這麽一算,那李成鋒的真實來歷,可謂是昭然若揭。

將親兒子的戶籍身份送給對方的太太,顯然是知道些什麽的,就像她早看出自己的身份來歷有問題,卻當做不知,所做的一切卻都從維護他們的角度考慮和安排。

定下找機會要與皇上提一下二皇子養父身份來歷的想法後,邵雲博又開始琢磨殿試陪審人員的人選問題。

為了能考慮的更周全些,陪審人員除了要學識過關外,絕對不能選用和南江書院沾邊的人,與此同時,也要剔除對他性情較為偏激,對他或者是南江書院敵意過大的人,這些硬性條件一列,可選擇的余地就比較限了。

想到頭大的時候,邵雲博突然想起東家太太在開設南江書院時,曾發出的感慨。

“……靠科舉選仕,的確是個很不了起的創舉,就是它的好處與壞處都很明顯,書生容易誤國,還是要有針對性的多培養些能幹實事的人才,並將他們安置到相應的職位上,才是真正的利國利民之舉,比那些靠科舉出仕,養些幕僚和師爺處理具體事務的官員靠譜多了。”

身為站在大部分正統科舉出身的官員對立面的‘奸相’,邵雲博對這番話,實在是非常認同,可他知道更知道,已經實施數百年的科舉取仕制度,早已深入人心,不是僅憑一座南江書院,就能改變的。

東家太太也知道,所以她也只是隨口抱怨兩句,南江書院依舊將四書五經為主課,近兩次選取的進士中,自南江書院畢業的人數越來越多。

可是二皇子是由東家太太親自教大,某些思想觀念深受太太影響,他若繼位的話,這些是不是可以變一變呢?

看著那滿屋的禮物,雖然遵從的是南江書院一貫的風格,都是些實用而又價格不高的東西,只為聊表一下心意,也讓李常煦感到有些頭痛。

他早知道京中已經聚集不少南江書院出身的畢業生,可他沒有想到,自己在京中一露面,就引起這麽多人的關注與重視。

以自家祖母向來低調,生恐會惹人注意、招來忌憚的行事風格,李常煦覺得,他考了個會元,不僅不是喜事,還是個大麻煩。

“陽陽,你既然已經考個會元出來了,殿試的時候,你可一定要爭氣些,再超常發揮一次,要不然,咱就丟臉丟大了。”

在李常欣看來,眼前些禮物相當於是壓力,他們自家人對李常煦考得怎麽樣,並不在意,可是有那麽多故舊關注著,要是殿試考得太差,保不住一甲前三名,實在有負眾望。

袁文義擔心李常煦的壓力太大,反倒不利於他在殿試上的發揮,趕緊安慰道。

“少爺不用太有壓力,盡力而為就行,能取得會試頭名,已經算是達到太太的條件,家裏又不指望你去當官,殿試什麽成績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