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脫手(第2/3頁)

同時也在心中暗自慶幸,還好他們舍得,趕在這些封賞抵達之前,已經主動向對方投誠,讓對方得了面子與裏子的同時,也更能突顯他們南江書院的一片忠心。

事實也正是如此,康平帝在下旨幫南江書院安置畢業生就業後,緊接著就再次大手筆封賞南江書院的行為,哪怕賞的金銀都是出自皇上的私庫,也為他引來一些阻撓。

在皇上一意孤行的堅持下旨後,仍有許多爭議,可是內閣隨後就收到來自南江書院院長玄隱先生的奏折。

對方先是以含蓄而不失真誠的文筆,將康平帝的賢明與功績大誇特誇,接著便是表述南江書院上下所有人對聖上的無盡感激,並為自己不能為陛下為憂的表示慚愧,以及獻出南江書院管理權聊表心意的決定。

六元及第的一代文魁出手,這份奏折寫得十分漂亮,讓康平帝深感受用的同時,也成功堵住那些爭議。

說是五成份額,事實上相當於是將南江書院完全上交,畢竟那些分成份額所代表的書院收入分紅,皇上肯定不會在意。

能得到南江書院的歸屬權,才是皇上最想要的,他這次力排眾議,堅持要再次封賞對方,確實有這方面的意思,可他沒有想到,對方竟然如此有心,這麽快就主動將南江書院奉上,既成全了他的心思,也給足他面子。

所以康平帝不僅當眾表示願意收下南江書院的這份心意,還按照南江書院給的資料,給書院裏的先生們賜予官身。

有進士功名的賜為七品教授,其下皆被賜為九品教諭,雖然品階不高,對那些先生而言,也是官家對他們的一種認可與嘉獎。

南江書院被皇上收下後,便是皇家南江書院,就算有人心中不服,對此也無可奈何,畢竟皇上想給他家書院裏的先生們賞官身,既為彰顯這家書院的不同地位,也能展現自己重視教化的態度,這些讀書人出身的官員當然無話可說。

因玄隱先生上書得及時,表明人家確實是主動,且心甘情願,讓人想要質疑一下南江書院的舉動,都找不到理由,畢竟問就是人家實在感念陛下恩德,忠心可嘉。

退朝後,邵雲博再次被召到禦書房,康平帝笑容滿面的問道。

“愛卿此前可曾想到,你那前東家與老友,竟然會有此舉?”

邵雲博坦然承認道。

“想到過,不過老臣以為,他們會在收到陛下的封賞後,才會這麽做,沒想到他們竟然如此感念陛下的大恩,這般迫不及待的想要表達謝意。”

嘴上這麽說,邵雲博心裏對此其實毫不意外,他深知陳鳳琪怕麻煩,不願沾染麻煩的性格。

也知道對其而言,書院學生能有機會得到朝廷的安排與重用,固然是件讓她深感欣慰的好事,但也在正因如此,她只會將南江書院視為燙手山芋。

畢竟對方曾跟他說過,南江書院裏的學生將來若是沒什麽大出息,也就算了,一旦這麽大規模的一家書院崛起,畢業的學生大批學生表現優秀,稍有差池,就是他們這些書院創辦者與管理者的原罪。

邵雲博本來對此還有些不以為然,不過為了慎重起見,在離開南江書院後,為了避嫌,也為了實現當初的承諾,他確實有將那些話放在心上。

除了曾對康平帝坦承過他那段經歷外,從未將他與南江書院之間的關系,對其他人透露半分,甚至不曾再給那邊去過信。

除了身邊還留著幾個他最先帶出來的學生當助手,從不曾聯系被安排到各部基層的那些學生。

可是隨著時間過去,親眼看著由他輔佐上位的康平帝,逐漸出現的某些轉變,讓邵雲博十分慶幸,自己從不曾忽視東家太太曾說過的那些話。

對方對上位者心態的把握,比他還要精準,而他自己,到底還是有些太過自以為是。

也正因意識到現實正如對方所料,邵雲博才會趕在書院的首批學生正式畢業前,就慫恿康平出手幫忙安置,讓對方能早些脫手。

只有像現在這樣,讓南江書院的畢業生,從第一批開始,就打上皇上的標簽,才能避免東家與老友將來受猜忌。

而邵雲博的這番回答,則讓康平帝深感滿意。

“有道是人以類聚,依朕看,不管是你的那位舊東家,還是你那故友,都與你的品性相似,為人忠誠可信,能力也很出色,就是他們都太過淡泊名利了些。”

邵雲博斟酌了一下,才恭敬的回道。

“說起來,陛下可能也曾有所體會,不同的人生經歷,難免會影響到人的心性,那李家人丁單薄,老太太似乎是因遇到什麽傷心事,才不得不帶著家人背井離鄉。”

“張東楚則是因為接連遭遇喪父、喪母、喪子、喪妻的巨大打擊,才會無心仕途,在老臣看來,他們都能在自身遭遇不幸的情況下,始終保持對陛下的忠心,對貧苦百姓的仁心,實屬難得,也很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