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變化(第2/2頁)

誰都知道,這位絕對是新帝的心腹重臣,成為被人爭相攀附的對象,邵雲博卻在此時做了一件令人目瞪口呆的舉動,直接派人將新帝剛賜予他的府邸院墻給拆了。

美其名曰,因前來拜訪他的人過多,受約於院墻與門庭,怠慢了許多貴客,讓他感到十分不安,幹脆拆了院墻,方便所有想要登門拜訪的客人隨意進出,反正他邵雲博事無不可對人言。

康平帝聽說這個消息後,對已經成為禦前秉筆大太監的劉樂感慨道。

“幸有邵先生一心助我,方才有我等的今日,朕不會辜負,也不會忘記他曾為朕做的一切,縱然現在賜予他高位,朕也相信他不會讓朕失望,他完全不用做到這一步,堂堂一品大員,這樣太不像話了,你趕緊安排人將那院墻給砌好。”

經歷過被親爹猜疑打壓,被枕邊人背叛,被兄弟手足構陷、暗/殺,不管康平帝當初的本性如何,現在成功登上這至高無上的帝位後,都已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變化。

只是再怎麽變,康平帝都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能有今日,全憑著一直隱居幕後的邵雲博,縱然被他連累到賣身為奴的地步,仍然為他悉心謀劃。

如此忠心耿耿的手下,他若還不信任,這世上還有什麽能值得他信任的呢?

劉樂卻躬身道。

“陛下,邵先生此舉,固然有向皇上明志的意思,其實又何償不是在助您立威呢?現在世人皆知,他是深受您信重的大臣,他這般表明立場,勢必會讓其他人行事也有所顧慮,之所以沒有提前與您商量,想必也是怕您阻止。”

朝堂上的結/黨營私之風,是積弊已久的頑疾,向來是上位者的大忌,卻在歷朝歷代都屢禁不止,他的父皇之所以會死於四王逼宮之亂,就有這方面的原因。

所以真要說起來,邵雲博能在身居高位後,不忘初心的以此舉向他明志,康平帝內心裏是欣慰的,可是人心復雜,欣慰的同時,又忍不住擔心這是不是因為對方與他離心,害怕自己會被他猜忌的不得已之舉。

聽到劉樂這麽一說,康平帝就坦然多了。

“嗯,你說得對,邵先生果然是一心為我,處處為朕考慮。”

想起邵先生曾教導過他們的話,劉樂對其敬佩不已,果然是伴君如伴虎,尤其是他這近身侍候的人。

他們這些人若不能及時改變態度,還自恃當初曾與皇上共患難的情分,不拿自己當外人,那可真是死到臨頭,都不一定知原因。

“依老奴看,陛下與邵先生之間的關系,應叫君臣相得,邵先生雖是一心為您綢繆,可您待邵先生也是恩重如山哪,且不說那些個封賞,就憑您能幫他邵家平冤昭雪,免去他邵家子孫三代不得科舉入仕的處罰,助他實現平生之夙願,就足以讓他感激不盡了。”

能讓追隨自己的人得償夙願的成就感,讓康平帝很自得,劉樂的這番話算是恭維到他的心坎裏,讓他的心情無比舒暢。

表面上卻不以為然的擺手道。

“都是應該的,行了,既然這是邵愛卿的一番苦心,朕就不幹涉了,不過你還是要去傳朕旨意,讓禁衛軍加強邵府周圍的安全防衛,若有宵小膽敢生事,定要嚴懲不貸!”

劉樂這次沒再多說什麽,趕緊恭敬的應下。

心中卻忍不住暗自感嘆,邵大人這撥真不虧,沒了自家的院墻,卻有皇上親自安排的禁衛軍給他家當看家護院的,保證能讓他府上比有院墻還安全。

可是人家此舉不僅能加重自己在皇上心中的份量,讓自己更受信重,還讓他從正式走入台前起,就擺明立場,省去許多無謂的麻煩。

真不知道邵大人這是什麽運道,淪落到賣身為奴的境地,不僅沒有遭受什麽折辱,仍能隱在暗處伺機翻雲覆雨、扭轉乾坤不說,手段與心思也變得更深更強,還了無痕跡,讓人不得不佩服。

更重要的是,從前還總有那麽幾分文人秉性,縱然不會仗著自己被信重而欺誰,就是難免會在人前端著幾分的邵先生,這次重逢後的變化是真大。

不管是對他這種內侍,還是對太子手下的商人,不僅客氣有禮,還不吝真心的指教,這些也更讓劉樂認識到對方的厲害,不僅不會嫉恨對方簡在帝心,還會盡量維護與交好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