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疑惑(第2/2頁)

“書院正常開課後,規則是七日為一周,周末兩天的勞動課,你不僅不可逃課,還要盡力多做一些,多向一期老生請教,如何能以高效率的方式做得更多更好。”

知道南江書院中,竟有多達三十名考取過進士功名的先生坐堂後,張文謙早就不自恃自己的少年舉人身份。

在書院裏附學的這幾天,張文謙已經發現,這裏書院日常與他過去曾就讀過的著名書院差別極大,需要他逐一體驗並適應。

面對玄隱先生此刻對他提出的要求,對此早有心理準備的張文謙,毫無異議的一口應下,這個態度讓他的祖父還算滿意。

與此同時,也已通過高級班考核的蘇慶安,正在墨香書院中,向他的恩師余東澤辭行。

“老師,學生發現,那南江書院似乎與其它書院的環境不同,才想去嘗試一下,若是不能適應,學生還年輕,再退去也來得及。”

跟家裏人宣布自己將要進入高台縣的南江書院就讀的決定後,蘇慶安得到的是家人一致反對與質疑的態度。

任他再怎麽解釋,都無法得到父母長輩的理解與支持,直到他拿南安行府的張解元舉例,他們才緩和態度,答應讓他前去一試。

這讓蘇慶安感到壓力頗大,很擔心眼前的恩師也不支持,他最不想做的,就是讓恩師不認同,感到失望的事。

心情十分忐忑的蘇慶安正緊張的低著頭,便沒有發現,當他提及南江書院時,余東澤的神情有些震驚與意外。

“你已考入南江書院?看來你的消息十分靈通啊,竟然提前知道玄隱先生出山,去南江書院的事。”

玄隱先生?身為文壇新生代中的少年才俊,蘇慶安當然知道那是哪位大佬,並對人家崇拜不已,對方的幾本著作,他即便能倒背如流,仍會時常重溫。

可他不明白’玄隱先生’四個字所代表的存在,與那個不僅開設在偏僻的高台縣,還位於高台縣內一處偏僻荒涼之地中的南江書院之間,有什麽聯系。

所以蘇慶安正意識擡頭,滿臉疑惑的回道。

“老師,學生不太明白您的意思,學生此前並不曾聽聞玄隱先生出山的消息,更不知這與南江書院有何關系。”

他是在遊學途中,見到那個高級班的二十歲限齡要求後,想到自己在東江省內,也是小有名氣的少年才俊,在那家名不見經傳的書院面前,竟是卡著門檻勉強達到報名要求,心裏既覺不服,也有些好奇,才會臨時改變主意,決定參加南江書院的考核。

在抵達高台縣之前,他甚至不曾聽聞過南江書院的大名,參加完考核後,他還在懷疑自己的決定是不是有些草率。

直到次日,他在那個錄取榜單上,不僅看到自己與張文謙的名字,還看到其他五個名字,無一不是年齡在二十周歲以下的少年舉人,他才隱約意識到,自己可能沒做錯。

只是如此以來,他的心中也存下疑惑,想不通那樣一家聲名不顯的書院,為何僅那一天,就有連他自己在內的七名少年舉人參加考核。

看到學生臉上的驚訝與意外,余東澤才意識到,對方去考入南江書院,可能並不是沖著玄隱先生在那當院長去的。

所以面對學生的不解,他沒有直接解釋,而是反問道。

“你是怎麽知道南江書院的?”

蘇慶安便解釋了一上自己因為向往幾首詩詞中提到的景致,在同窗那裏聽說那些地名都在高台縣境內後,便打算趁遊學之機前去瞻仰。

在那高台縣內聽說南江書院,又正好趕上南江書院在進行二期招生考核,他見那高級班的招生條件很特別,就想去見識一下的過程。

余東澤聽罷,有些感慨的嘆了一口氣,邊取出一份請柬,邊說道。

“看來你這運氣是真好,這是我今天剛收到的請柬,打算明日起程前往那南江書院,你若已與家人辭行,就與我一同上路吧。”

蘇慶安滿懷疑惑的接過那份請柬,看到裏面的內容後,頓時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他很懷疑,自己剛去過,已經備好行李,打算再去的那個南江書院,與這請柬上的南江書院是不是同一家。

“這怎麽可能呢?這麽重要的消息,為何我去南江書院時,竟然不曾聽聞半點消息?”

那可是書院,是讀書人聚集的地方,若有玄隱先生在那裏任職,怎會沒有半點消息傳出,也沒有絲毫議論,書院還是靠收費低廉,才能吸引到大批的普通家庭送孩子去報名。

若是打出玄隱先生的名號,就算那南江書院的招生規模特別大,只是一家新開設的書院,學費收得再怎麽高昂,也能吸引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