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大恩(第2/3頁)

“太太雖是一片好意,想讓我們長長見識,可她那天應該耗用了不少紅薯吧,若能都留著當薯種,來年應當又能栽種幾畝地,收獲幾十石紅薯,真是可惜了。”

玄隱先生看過紅薯的模樣,知道那天帶回去的紅薯總共也就二三百斤的樣子,宴席上給他們吃得少,東家太太後來又讓先生們一人帶幾個回去,好讓先生們的家屬也能嘗個鮮。

如此算下來,分給他們這些先生們的有百余斤,太太那裏據說還剩的有幾十斤,那天被吃掉的紅薯應該不到一百斤,結果卻讓這位柳先生如此遺憾,感慨損失了可栽種幾畝地的種薯。

這讓玄隱先生感到有些疑惑。

“幾十斤紅薯就能培育出幾畝地的苗?”

想到東家太太種的近四十畝紅薯地,也就九百斤左右的種,要不是當時的時間已經有些晚,沒時間等到第四茬藤苗真正長起來,要不然,他們還能得到更多的苗,高顯點頭道。

“嗯,這紅薯的培育,與我們現有的作物培育方式不同,每一棵薯種培育好後,會生長出好幾根藤苗,每根長藤都能剪成多截,每截都是一棵苗,能采收三四茬苗。”

再結合紅薯的種植不挑地,不依賴水的優點,玄隱先生忍不住感慨道。

“此物實在神奇,能找到這一奇物,澤濟天下蒼生,太子殿下賢明,實乃功德無量!”

這話讓高顯聽得有些心虛,雖然紅薯確實是從另一邊運過來的,可是這些紅薯是根據東家太太給的信息,才在海外找到並帶回,也是東家太太提供的培育及食用方式。

如此大功,如今卻被安在他的舊主名下,旁人不知,他自己心裏卻很清楚這一切,即便是東家太太不願要,主動送給他們的,每每想起或是提起,高顯仍然感到有些慚愧。

掩飾性的喝口茶後,高顯才回道。

“太太那邊還種的有幾十畝,能收好幾百石紅薯,她早就有言在先,為感謝書院裏的師生,為那片紅薯地做出的貢獻,到時會給每人送上二三十斤做薯種,即便如此,剩下的仍有許多,適當吃些,不妨事。”

這些紅薯種剛從海外帶回時,陳鳳琪就已經惦記著想要吃,好在她還記得那些薯種得來不易,及時讓人給種下去了,沒值得吃。

如今栽種了幾十畝,能收獲幾萬斤,她能忍住不吃才怪,不敢多吃,是因為她知道,紅薯是粗糧,吃多了會不舒服。

承諾送給一期師生的紅薯,以及可能會給二期師生分的薯種,就是陳鳳琪身為一普通百姓,能為紅薯種植的推廣,做出的最大貢獻。

隨著昭告紅薯現世的這份邸報被遍傳各府縣,迅速在民間掀起巨大的議論,無數人都在打聽這件事情的真假。

能畝產十石以上的作物,乃是亙古未聞之事,再加上有些別有用心之人的蓄意引導,本來都對廢太子感恩戴德的輿論風向,逐漸轉變成質疑,認為是廢太子弄虛作假,糊弄世人。

聽說這一輿論形勢後,高顯立刻來找陳鳳琪,廢太子想要重回太子之位,絕對不能背負著汙名。

雖然朝廷派出的勘驗隊伍已經出發,不日就能抵達廢太子所在的流放之地,有了勘驗隊伍現場采收統計的數量為證,就能確認廢太子那邊並沒有作假。

可是世人總習慣相信先入為主的印象,就算最終的事實能夠證明,紅薯的高產絕對不是弄虛作假,可是隨著被拖的時間越久,已經被毀的名聲,也再難洗清。

所以他們一定要趕在這風口浪尖上,盡快幫助廢太子釋清這些質疑,可是他們現在僅存的勢力,不宜曝露不說,在當前的輿論大環境中,也發揮不了什麽作用,更說是想要扭轉當前的輿論。

總覺得離她非常遙遠的事,突然被放到她面前,陳鳳琪感到有些頭疼,可她更知道,高顯要不是因為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肯定不會求到她面前。

“這事簡單,你提前退位,請玄隱先生以南江書院院長的名義,邀請巡撫、府衙、縣衙以及周圍鄰縣縣衙的官員過來,參觀我們南江書院的紅薯地采收現場。”

“那些薯種,是太子聽說玄隱先生答應出任南江書院院長,教化世人,特意送來的賀禮,你認為呢?”

高顯聞言,頓時雙眼一亮,他來找東家太太,的確是想請她盡快安排紅薯的采收一事,並向外界公開李家莊的這塊紅薯地。

卻沒料到,對方為了幫他,竟然願意放棄她一貫的低調作風,如此高調的邀請各級官員現場觀看紅薯地的采收,定能起到轟動效應,在短時間內,便可迅速洗清相關質疑不說,還能趁機拉攏人心,更加突顯太子的賢名。

就是這樣以來,不僅會徹底抹去東家太太的功勞,還會在無形之中‘利用’玄隱先生的聲望與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