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接班人(第2/3頁)

不用再像之前那樣遮掩,在紅薯的塊實長大後,甚至還在這片地的周圍安排人看護與巡視,防止有人偷挖,提前將有高產作物出現的消息傳揚出去,降低另一邊的人想要震撼所有人的效果。

將近四十畝地,都被采樣,估算出大概的畝產後,高顯震驚的看著那些數字,雖然他心中也早有估量,還是感到很難相信。

其他人都去收集與搬運的紅薯時,兩人洗過手後,坐在馬車內喝茶,高顯實在忍不住問道。

“太太,為什麽我們這邊的產量,會比那邊的高這麽多呢?”

同一批種子,對方用的是好地,李家莊這邊只能用這剛開荒沒兩年的劣等沙地,東家對這塊地的唯一采取的優待,就是在後期安排人過來看護巡視,目的還是為了防偷挖。

而另一邊,則是除了從始至終的嚴格看護,從栽種,到後來的除草、澆水與施肥,都精心不已,照顧得特別仔細。

面對李家莊這邊種的幾十畝,最低畝產在十三石左右,最高甚至達到十七石左右,另一邊的最高畝產卻只有十四石的結果,讓高顯深感疑惑。

倒也沒有什麽不服,或是失望,畢竟能種出平均畝產達到十一石的高產作物,已經足以讓人名揚天下,給他們創造最有利的翻身機會。

“因為我這邊的草木灰施得多,而且我早說過,種這東西,實在沒必要太過精心,地也不用多好。”

“您別看我這地種植其它作物,是產出特別低的劣等地,可是這種沙地最適合用來種根莖類作物,一年可以種兩季,我們是夏天種,還可以在春天種。”

高顯認真記下這些種植要點,對陳鳳琪的傾囊相授,十分感謝。

“不管怎樣,您這次真是幫了大忙,他們都十分感謝您。”

陳鳳琪無所謂的擺擺手道。

“我們之間,這種您謝我,我謝您的話,就不用說了,反正我就一普通老百姓,沒有什麽雄心壯志,不要讓人打擾李家莊的平靜,就是對我最好的感謝。”

高顯對她的性格早就有所了解,當然知道這些都是陳鳳琪的肺腑之言。

“別的不敢說,對於這一點,老夫一定能保證。”

這李家莊與南江書院,都是由他結合對方的規劃,親自從無到有,一點點創建起來的,真要論起來,高顯對這裏的一切的感情,不說比對方深,至少不會比對方淺。

“我現在唯一擔憂的,就是不知您推薦的那位玄隱先生,能否適應我們南江書院中的這一切。”

雖然高顯沒有直接說出來,陳鳳琪已從對方有意告訴她的消息中,聽出對方的謀劃若是順利,可能會在不久之後離開的話音。

而高顯親自為書院引薦的那位譽滿天下的名士,就是他為自己即將離去而預備的接班人。

“太太不用擔心,玄隱先生是位真正淡泊名利,熱愛自由,崇尚自然的賢士,絕非那等沽名釣譽之輩可比,他的思想非常開明。”

這也正是隱居鄉野的玄隱先生,聽他簡單介紹過書院裏的情況後,答應來書院走一趟的原因。

陳鳳琪聽到這話,更加忍不住擔憂。

“高叔,問題是我們書院的最具特色的風格,就是不給學生自由,強迫他們的一切,都要按照書院的規則來。”

她這話固然有些誇張,可是在陳鳳琪看來,這絕對不是冤枉,因為她從一開始為書院制定規則時,參照的就是後世的軍/事管理風格。

因為陳鳳琪決定開設南江書院,既沒有開善堂的打算,也沒有兼濟天下的想法,就是為了方便培養她的孫子、孫女,再順便為李家莊聚集一下人氣,帶動一下這片區域的經濟發展而已。

當然,身為一個負責任的人,陳鳳琪可以不在乎書院裏的學生能否考上功名,卻希望那些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長處,學到一身實用的本事。

在離開書院後,可以找到一份可以改變他們命運的工作,才算是書院與學生之間相互成全的雙贏。

高顯對此卻有不同看法,他的著眼點與陳鳳琪截然不同。

“太太心慈,才會認為書院對學生管理嚴苛,沒給他們自由,可是書院強迫他們運動,是為強健他們的身體。”

“讓學生參加勞作,為他們開設那些實用課程,都是為了培養他們的謀生技能,這一切又何嘗不是在幫他們爭取獲得自由的機會?連我這俗人都能明白的事,玄隱先生肯定也會認可”

沒有謀生技能的人,一輩子碌碌無為,連生存都很艱難,又何來自由可言。

若是從前的高顯,雖然隱於人後,謀的也是廟堂江湖,將這世間一切都視為自己的棋子,他肯定領悟不到這一點。

可是跟在陳鳳琪身邊的五年多,雖然對方從不會在嘴上講什麽,卻能讓他對她的各種言行中,受益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