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誤診(第2/3頁)

黑色的兜帽動了動,“這四個月裏,還有其他人找上門嗎?”

張氏愈發不解其意,宅門裏簡單度日的老婦人,膝下無子女,如今再失去主心骨,遇事便只剩婆娑地搖頭。

她低著蒼老憔悴的面頰候著,惶惶等待著接受這乘夜而來的冷硬人物下一輪的盤問,等啊等,卻始終等不到對面的動靜。

張氏壯著膽子覷眸觀望——屋裏哪裏還有第三個人的影子?

唯有一盞燈台落在窗下的舊漆妝案上,燭焰安靜地燃燒。

“公子。”

姜瑾一身夜行衣,在角門接應到人後,帶著他在暗巷中轉了幾轉,待走出巷口,前後觀顧,確定沒有暗哨,方低聲問道:“接下來去哪兒?”

男子擡手掀下帽兜,冷白的月色頓時灑照在那張精致森漠的臉上,輕輕漾動了一下,“去周府。”

從兩日的昏睡中醒來,梅長生的燒尚未退,思緒卻空前的清醒。

法染倒藥,是一個破綻,他瞥著他的胸口說出“後悔藥”三字,又是一大破綻。

——自然,這所謂破綻過於淺薄,很可能是法染圍師必闕,故意賣的漏洞。不過無妨,只要法染知道那碗藥是用來治血枯症的,這一點是事實,便足夠梅長生推理了。

法染明知這藥有可能醫治宣明珠,試都不許她試便倒去,有兩種可能:其一,他知此藥治不了血枯症,其二,此藥對症,但他知道對宣明珠沒有用。

若是其一,則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法染醫術超絕到了能單從嘗藥便能確定療效的地步。然而,梅長生用此方前,曾私底找多位世家傳承的杏林聖手確認,這些醫師加在一起,也沒一個人敢鋼口斷言行或不行,只因此方不見於經傳,更無前人驗證過真假。是以,可排除這種可能;

第二種,是法染壓根就知道他得到的這張方子是假的,亦即庸子鄢騙了他,如此,便意味著庸子鄢得到了法染授意,故意做這個局來坑他。

且先不論法染如此做的動機,便說梅長生做事也算老到,他在得到庸子鄢手裏那本祖傳古籍,看到須用心頭血的藥方後,旋即將這位狀元同年的家世、朋交、私下行止查了個底掉。畢竟攸關生死,他急於救人也不至於見井就跳,連這點警惕都無。

結果證明,庸子鄢與法染並無幹系,所以這一點也可以排除。

那麽,便只剩下最後一種可能。

——法染明知藥是對的,卻對宣明珠沒有作用。

因為……

那個可能的真相,梅長生連做夢都不敢抱如此僥幸,到了呼之欲出的時候,他反而不敢朝那處想。

稍微想一想,便是一場心悸如梟,近鄉情更怯,便是如此吧!一個赤貧的乞丐突然間發現一座寶山,只會狠狠掐住自己的大腿心,而不敢上前去。他已受足了一次次從雲端墜落谷底摔得粉身碎骨的滋味,再來一次夢幻泡影,他真的會死無葬身之地。

只能將此念在舌尖上含著,反復推敲,生怕一說就不靈了。

他需要驗證。

*

當周太醫在自己的寢屋裏看見梅長生時,瞅瞅門,瞅瞅院,瞅瞅他,好半晌回不過神。

本該身在汝州的人,悄無聲息折返了上京。

周太醫是一位善於養生的太醫,與自己的一妻一妾商量好了,每月逢三逢七,便獨居獨寢。是以梅長生今夜過來,一個旁人都未打擾,他先是告罪地拱了下手,沒有多余的客套,直接道:

“梅某此來,有一急事欲向太醫求證。”

“大人您真是……神出鬼沒!”周太醫拍著腦門打聲哈哈,為官之道難得糊塗,便不問他是如何進來的,穿著寬蕩的軟布睡袍忙給梅大人倒茶,觀望他的臉色,略帶幾分猶疑道:“大人這是,已經取了心血?”

對於梅長生出人意表的行事,周太醫早有領教。就說古方一事,他亦是知情者,雖然當時梅鶴庭暗中找他,請他驗證此方真偽時,被他奓著膽子給罵了一頓,道此方太過邪性,大不該見於天日。

可最終也沒拗過這個人,還是給他做了“幫兇”。

今夜梅長生同樣無事不登三寶殿,“請問周大人,若無病之人服用那帖治血枯症的方子,會如何?”

周太醫乍聽之下懵了一下子,下意識道:“那自然不成……”

梅長生抿了下幹澀的唇,凝視他的眼睛問:“怎麽個不成法?”

“血枯症的病機在於人體氣血供給難貫,漸漸無法自身生血,藥方自然要用大補血氣的藥材。普通人服後會氣血大旺,輕則吐血,重則毀亂根基,形成血癆之症……”

說著說著周太醫察覺不對,心腔猛地迸跳,“大人何意?”

梅長生恍若未聞,喘出的每口氣兒都燙得驚人,捏緊手掌喃喃兩聲,“吐血、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