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國運之鼎,大危機來臨,唯有聖境,方可破局(第6/7頁)

“他們自然不會允許佛門入侵。”

“這件事情,短暫時期,不需要去擔憂。”

女帝給予回應。

而無塵道人也跟著點了點頭,隨後搖了搖頭道。

“最近當真是多事之秋,魔淵封印蠢蠢欲動,我等也不好直接得罪朱聖一脈,而且魔淵封印之事,也是一場功德。”

“儒道當真是香餑餑啊,天下人求著他們做事,他們不但不需要付出任何損失,還可以得到諸多好處。”

“想不明白,想不明白啊。”

“陛下,老道先走了,若有要事,陛下焚香即可,老道隨叫隨到。”

無塵道人的性子比較淡然,他雖然是太上仙宗的宗主,可實際上他已經到了上善若水的境界,不在乎名利,也不在乎所謂的長生不長生了。

沒有什麽特別追求,非要說的話,就希望天下太平就好,不要添什麽無辜殺孽。

“道長慢走。”

女帝喊了一聲,而後者的身影,也逐漸消散。

而此時。

大魏文宮中。

一處小世界當中。

這是小聖境。

是大魏文宮的小世界,與外界隔離,唯獨天地大儒才可入內。

數百道虛影出現在小世界當中,皆然不是真身,而是虛影,每一道虛影,代表的都是一位天地大儒。

當然這些天地大儒,是天下朱聖一脈的天地大儒,而不是大魏的天地大儒。

百道虛影懸浮在小世界之中,形成圓弧,中間位置,而曹儒坐在最靠近。

中心地帶是一座祭壇似的東西,只是沒有任何人坐上去,也沒有任何虛影。

“諸位。”

就在此時,曹儒的聲音響起。

“奉半聖之令,大魏文宮脫離之日,於三月十日。”

淡然的聲音響起。

一時之間,所有虛影微微一顫。

“當真要脫離了嗎?”

“是半聖的意思嗎?”

“文宮脫離,未曾想到終究是走到了這一步。”

“脫離好啊,如若脫離,我等自己建造讀書人的王朝,成為中洲最大的勢力,到時候也無人會阻止我等的宏圖大業。”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三個月後便脫離嗎?如若這般做的話,只怕大魏百姓會恨死我等啊。”

一道道聲音響起。

大魏文宮脫離,他們之前就知道了,只是之前說的,不過是一個計劃,到底實行還是不實行,是一個未知數。

而現在給予肯定的回答,這就意味著不容置疑了。

但有些天地大儒卻有些擔憂,畢竟朱聖是從大魏成聖的,說到底也是托了大魏百姓的福,如今大魏有難,他們選擇脫離,的確招恨啊。

“諸位。”

“先不要驚慌。”

“選擇三月十日脫離,也是有目的的。”

“這三個月來,我等一定要掌控天下議論,發動天下所有讀書人,彈劾大魏女帝,包括整個許清宵。”

“營造出我等在大魏受到各種不公平對待,如此一來的話,也能降低部分影響。”

“再者,女帝今日如此羞辱我等,這也是事實,張儒之死,蓬儒被斬,許清宵殺降屠城。”

“這些對我等都有利,尤其是蓬儒被斬,足可以讓天下讀書人憤怒。”

“而我等什麽都不做,安安心心將手頭上的事情做好即可。”

曹儒開口,他知道眾人擔憂什麽,如今讓眾人先不要激動。

他一點一點說出解決辦法,降低大魏百姓之憎恨。

“可即便如此的話,也難以平息百姓之怒啊。”

有天地大儒皺眉問道。

然而曹儒搖了搖頭給予回答。

“文宮脫離,無論如何都會引來議論,可這天下的筆紙在我等手中。”

“老夫已經寫好文章,已經痛斥女帝十大罪過,許清宵十大罪過,我等讀書人十大悲怒。”

“再者,區區大魏百姓又算得了什麽?”

“在天下蒼生面前,大魏不過是一部分罷了,如若不是大魏占據中洲,有國運之說,大魏又算得了什麽?”

“而且,我等也會留下一部分力量,繼續影響下一代的讀書人,不會立刻撤離。”

“女帝公開說出我等脫離之事,無非就是想要引起大魏民怨。”

“可惜的是,她並不知道,這件事情已經籌備許久了,她今日之言,的確讓我等難以招架,只是她愚蠢至極。”

“文宮必然脫離,她的想法老夫知道,無非是希望我們留下一部分。”

“可是,留下的這一部分,不但不會幫助大魏王朝,反而會制造各種麻煩。”

“這股力量,會用來針對許清宵,針對大魏朝廷,讓他們諸事不順。”

“並且,民怨之事,也好解決,一旦文宮脫離,天下勢力,將會齊聚大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