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諸國彈劾,罷免許清宵?那就全面開戰!(第5/7頁)

這要是沒貓膩,他們還真不信了。

“陳愛卿,有何見解?”

女帝沒有說什麽,而是繼續詢問陳正儒有什麽看法。

“臣認為,這是一個試探!異族的試探。”

陳正儒想了想,隨後道出自己的猜想。

試探?

顧言,張靖,李彥龍,王新志,周嚴五人皆然好奇,他們目光中充滿著疑惑,不由自主地思索。

唯獨女帝依舊平靜無比。

“怎麽一個試探之意?”

女帝詢問道。

“十二國既然聯名,並不代表只有他們十二國,想來後面還有很多小國想要參與,只是他們不敢罷了。”

“這十二份奏折,大部分都是實力強大的附屬國,他們借題發難,彈劾許守仁,試探陛下的態度。”

“如若陛下答應罷免許守仁之職,他們無話可說,但對某些人來說,是一件好事。”

“可如若陛下不答應罷免許守仁之職,臣料定,他們不會善罷甘休。”

陳正儒給予回答道。

可此話一說,刑部尚書張靖之聲不由響起。

“守仁被罷免的話,對那些人來說是好事?”

“還有,丞相大人,你不是說是試探嗎?這試探什麽?試探陛下會不會罷免守仁?”

張靖有些好奇了,他沒太聽明白。

聽著張靖的不解之聲,陳正儒抖了抖官袍道。

“若守仁被罷免,不管是出自任何因素,天下百姓都會對陛下失望,也會對朝廷感到失望!”

“畢竟守仁鞠躬盡瘁,為大魏建功立業,水車,官商,哪一件事情不是豐功偉績?哪一件事情不是名流千古?”

“可若是罷免守仁官職,寒的不僅僅是守仁之心,也會寒了天下百姓之心,尤其是突邪王朝與初元王朝,只怕會在第一時間派密探聯系守仁。”

“從而挑撥離間,收買拉攏,臣雖然相信,守仁絕對不會上當,可也不敢保證,守仁如此寒心之下,會不會因為一時氣憤,從而做出錯的選擇。”

陳正儒解釋第一個意思。

不過他特意解釋這話,其實是說給女帝聽的。

他不知道女帝是什麽想法,但得提前說清楚來,萬一女帝真罷免了許清宵的官職,那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哪怕許清宵有再大的理由要留在大魏,估計他都要離開了,不去別的國家,但絕對歸隱山田,不受這氣。

尤其是對一個血氣方剛的少年來說。

所以陳正儒這是在提醒女帝。

龍椅上,女帝瞬間明白陳正儒的意思,當下她不由開口。

“無論如何,除非是許愛卿做了背叛國家之事,否則朕絕不可能罷免其職。”

女帝開口,給予了回答,也讓陳正儒徹底安心下來了。

而隨著女帝如此說道,陳正儒繼續解釋第二件事情。

“臣認為,異族並非是在試探陛下對許守仁的態度。”

“而是在試探,陛下對異族國脫離大魏的態度。”

陳正儒開口,一字一句,說到這裏的時候,五部尚書臉色瞬間大變。

“陳尚書,你是認真的?”

“脫離大魏?陳尚書,有何依據?”

“不可能,他們即便是再大的膽子,也絕不敢脫離大魏,他們不要命了嗎?”

“若他們敢脫離大魏,臣親自率兵,征伐諸國。”

“陳尚書,此言嚴重了吧?”

眾尚書紛紛開口,臉色都變得十分難看,畢竟陳正儒這個假設有些誇張。

脫離大魏?

附屬國的作用是什麽?

彰顯主國之威。

增加主國氣運。

部署戰爭布局。

納貢交稅主國。

這四個就是附屬國的作用,說白了就是小弟,要彰顯大國威嚴,畢竟一個大國,若是沒有一點小弟支持,這說不過去。

但最主要的還是增加國運,附屬國越多,國運就越強,若是附屬國脫離,那對國運也是有極大的影響,尤其是這些不算弱的附屬國,他們若是脫離了大魏王朝。

至少得少半成國運。

這半成國運,大魏需要花費幾十年乃至於上百年才能補救回來。

至於什麽部署戰爭布局以及納貢交稅,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納貢交稅作用性最小,畢竟自大魏繁榮興盛之後,幾乎豁免了許多異族國納貢交稅了。

尤其是大魏衰敗後,更是清一色豁免,就好比女帝壽誕,他們送來東西,禮部要準備東西送回去,其實就是一個形式主義,面子工程罷了。

可國運,國威,戰爭布局這三樣東西是極為重要的啊。

“陳愛卿何以見得?”

女帝神色平靜,她並沒有任何一絲變化,而是詢問陳正儒憑什麽認為他們是試探這個。

“回陛下。”

“臣,獲取密報,北部邊境來報,近數月以來,北方蠻夷蠢蠢欲動,不知從哪獲得大量兵器,以及各類糧食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