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殺伐之劍!天子之劍!民心之劍!官商之路!

養心殿。

女帝讓許清宵繼續開口。

而許清宵也沒有廢話。

“陛下,臣鬥膽直言,如今大魏王朝,風雨搖擺,國家社稷,面臨種種危機。”

“故此,臣這些日子,寢食難安,整日思索,甚至連太平詩會都不願參加。”

“就是在思索此事,而就在昨日,臣想到了鑄劍之事,為大魏王朝鑄造一柄殺伐之劍。”

“此劍有兩大作用。”

“其一,殺奸臣,伐亂黨,誅藩王,平禍亂,大魏朝廷,自有奸臣,貪汙枉法,罄竹難書,然大魏情報機構極差,各地之事,官官相護,百惡呈一事。”

“故此,此劍,隱於大世,為陛下效力,收集天下一切情報,事事成書,陛下只需一觀,便可閱天下之事。”

許清宵說出此劍的第一個好處。

緊接著許清宵繼續開口。

“而朝堂當中,亂黨林立,如今雖文武尊上,可難保未來不生變動,黨派之爭,對朝堂不利,也對大魏不利,更對天下百姓不利,需還之朗朗乾坤。”

“故此,此劍,剛正不阿,血濺三尺,伐亂黨群禍,穩定王朝之安定,也護住陛下皇權,臣認為,大魏的朝廷,只允許一個聲音響起,這個聲音,便是陛下的聲音。”

許清宵又說出第二個好處。

王朝論,盛世百家,亂世一言,皇帝搞一言堂不見得是一件好事,但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至少在亂世當中,國家動蕩,最好只有一個人的聲音,這樣的話,大局上不會出什麽錯誤。

即便真錯了,也總比你一句我一句,最後進退兩難,被慢慢拖死吧?

自古以來,很多王朝都是被拖死的,慢性死亡,畢竟正常情況下,按照皇帝的意思,即便是再暴君,也不希望百姓受苦啊。

而許清宵這番話一說,女帝實實在在忍不住驚訝了。

她美眸深處,閃過一絲震撼之色。

因為許清宵說的事情,就是她一直想要做的事情。

如今大魏搖搖欲墜,而朝堂爭鬥不休,很多事情,自己有心無力,她時常希望自自己可以真正掌控大魏。

可這不可能,朝堂,商會,權貴,藩王,哪一個會真心聽從自己?

想要真正做到大統一,太難了。

可許清宵卻敢說,能為自己掃蕩朝堂一切,只有自己一人之聲,這如何不讓她震撼。

只是她沒有繼續說話,而是靜靜地看著許清宵,等待著下文。

而對許清宵來說,朝堂的發展,遲早會變得復雜起來,如今大魏是遇到了危機,可一旦由衰轉盛。

那麽大魏朝堂,必然會出現許多黨派。

六部尚書都老了。

陳正儒也已經有六十五歲了,再有幾年也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需要退位,讓給更有才俊的年輕人出現。

這是每一個時代必然發生的事情,新舊交換,無非是現在大魏還需要他們穩住大局。

可女帝年輕啊。

現如今也不過二十來歲,她身為帝王,還可統治八十年,一百歲時也會退位,畢竟帝不可久坐,可以用靈藥續命,但一個帝王如若統治王朝超過百年。

會引來各種不詳,這是天地不容。

退位之帝,也不能插手朝政,否則會引來更大的麻煩。

所以未來的路,更加艱苦,現在若是不處理好,以後會惹來更多麻煩。

不僅僅是對女帝,對自己也不好啊。

至於自己是不是黨派?

我許清宵是讀書人,什麽黨派不黨派,我一心向著陛下,非要安個罪名,那我就是皇黨,服不服?

閹黨,一定要出現。

而且不用太急,計劃出來就好,哪怕是一顆種子,也要在女帝心中種下。

等到閹黨成立之後,才是自己大展宏圖之時。

這一把劍,不僅僅是陛下的殺伐之劍,也是他許清宵的殺伐之劍。

“陛下,至於誅藩王,平禍亂,就更為簡單了,當朝堂統一,各地藩王即便是再想動彈,也要掂量掂量,而陛下可以讓此劍,懸於其頭,令其恐慌,順從者交出兵權,逆從者,無需陛下出手,這把劍也會自己落下。”

“藩王一定,自然天下平亂。”

許清宵認真說道。

當然藩王之亂肯定不可能這麽輕松解決,許清宵也只是用詞誇張。

想要解決藩王之亂,有一個招特別管用,千古第一陽謀,只是這招許清宵不打算現在拿出來。

畢竟大魏現在內憂外患,拿出來就是逼著藩王造反,需要等大魏穩固之後,再拿出來裝嗶。

這個陽謀要是拿出來,許清宵就不相信女帝還會如此淡定。

的確,女帝表現的頗為平靜,她更加明白藩王之亂有多復雜,幾乎無解,要從各方面打壓,甚至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她不會輕易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