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安國神器,衣錦還鄉,出發京城(第6/10頁)

安國策的內容是搞‘大魏錢莊’,但‘大魏錢莊’這種東西,看起來很牛逼,實際上也挺牛逼的。

不過有一個致命問題。

假設百姓沒錢怎麽辦?你錢莊雖然好,但我沒錢啊。

沒錢怎麽存進去?正常的貨幣流通要不要?總不可能給自己家留一兩銀子,多余的全存進去吧?

為的是什麽?那一點點的利息?

錢莊生利,肯定不能給太多,而不能給太多的情況下,對百姓而言,只能拿余錢去存。

以當下百姓的生活條件,壓根就沒多少余錢啊。

所以這就涉及到一個最關鍵的東西。

農業生產力。

有句老話說的很對,民以食為天。

糧食永遠是第一位。

大部分的經濟貿易源自什麽?還不是源自國家生產穩定,百姓們能吃飽飯,只要解決了飯錢,那就想著玩樂。

不然飯都吃不飽,還去消費什麽?

這就是為什麽一些村鎮縣裏面,不會有什麽酒樓花樓一個道理,老百姓都吃不飽飯,還怎麽去勾欄聽曲?

而府郡當中,為什麽這種行業多?因為大家最起碼解決了基本的要求。

吃飽了,就想著一些別的事情。

所以,如果當今皇上是明君的,會在一瞬間知道安國策的問題所在。

這也是許清宵留個心眼,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計劃全部寫進去,要全寫進去了,那要自己做什麽?

監督?管理?

抱歉,這種人大魏簡直不要太多,隨便找幾個王爺的兒子監督一下,或者找幾個儒生去監督一下,完全足夠了。

自己一下子就顯得好像沒什麽用。

除非自己又拿出新的東西吸引皇帝注意。

自己有嗎?

肯定有啊。

但為什麽要直接拿出來?

得慢慢拿出來啊,現在拿出來做什麽?嫌東西多?

自己好說歹說是武者,活個兩百歲不過分吧?

按照大魏王朝的情況,和女帝的性格,總有一天會把自己掏空,那要是沒了,在女帝眼中是什麽?就是一個沒有任何利益價值的臣子。

要是女帝念舊,讓自己回去養老,還算是挺舒服的。

可萬一自己做錯點事呢?又看自己沒用,女帝怎麽辦?還能怎麽辦?棄子唄。

當然還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這個辦法很簡單。

不去當官。

大不了自己以後低調點,見到朱聖一脈就低著點頭,客客氣氣喊一聲諸位兄台好。

大不了讓程立東一直找自己麻煩,忍無可忍,舉報一下,魚死網破。

大不了讓白衣門找自己,哦,不對,白衣門找自己,肯定是讓自己加入其中,然後讓自己當臥底,還是得去當官。

所以現在的局面,自己不能不當官。

甚至必須要去當官,而且要做強最大,再創輝煌。

如此一來,才能保住自己。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異術,如同懸在頭頂上的刀,自己去當官了,知識更全面,針對異術就更簡單了。

至於怕不怕,許清宵目前是不怕有人舉報自己修行異術。

當初自己八品的時候,大儒看不穿自己,如今自己七品明意,至少天地大儒也看不穿自己。

至於天地大儒之上,許清宵不清楚,但也不管這麽多了。

所以自己必須要去當官。

自己沒有任何人脈資源,唯一的人脈就只能是皇帝。

朝堂,無非就是皇帝的遊戲。

安國策讓皇帝看到希望,那麽生產力就能讓皇帝看到更多希望。

而這個生產力,許清宵有三個辦法解決。

第一,種子水稻,簡單點來說,找到土豆紅薯這種東西,大面積種植,目前沒找,仔細找找應該有。

第二,優化工具,類似於水車啊,犁地工具升級一下,尤其是水車,搭配一下渠道灌溉,各地各縣就不會因為水源大打出手,保證每一塊土地都能得到水源支持。

第三,類似於化肥這種東西,不過這東西許清宵沒有任何研究,說完全不懂也不是,懂一點皮毛,想要解決還是得多看看書,好好研究研究,總能出結果的。

以上三點,足可以讓大魏女帝對自己刮目相看了。

而且最容易實現的就是水車,這玩意可謂是安國神器。

就拿平安縣舉例子,五千畝田,只有兩條水源,勉勉強強可以管好自己,但隔壁縣就不行,所以年年為水源的事情大打出手。

最後還舉行各種比賽,誰贏了誰獲得水源資格,如此一來,肯定是偶爾豐收偶爾不豐收。

有了水車,再加上這是有修士的世界,完全可以搭建更好更完善的渠道灌溉系統,到時候五百裏外的水運過來,十個縣都能利用到水源。

想不豐收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