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打起來了

皇帝的旨意很簡單。

大致就是說自己所寫的文章,乃是立意文章。

讓大家向自己學著一點,不過事關立意,大魏王朝目前不需要立意了,所以先壓一壓,但不否認自己的才華。

這不是睜著眼說瞎話嗎?

皇帝有沒有看自己的文章啊?

明明是建設發展,主張興業的文章,為什麽變成了立意文章?

“皇帝不可能不看我的文章,絕世文章若是不看,這皇帝也做到頭了。”

“既然看了我的文章,就應該知曉我的目的,可改成立意文章,是為了……保護我嗎?”

很快,許清宵想到了緣由。

除此之外,許清宵想不出第二個理由,那除非皇帝當真是瞎子。

但這不可能。

“朝堂爭鬥已經到了這個程度嗎?連皇帝都要小心?”

許清宵細細琢磨。

很明顯皇帝不是傻子,所以宣布這個旨意,其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

朝堂爭鬥的很兇,這是許清宵第一次直觀感覺到了,否則的話,以自己的安國策,換做正常的王朝,皇帝早就拿出來各種吹噓了,然後開始大辦特辦。

不這樣做並非是不認可自己,反而是認可自己,可因為局勢問題,想要先保護好自己,等時機成熟再動手。

刹那間,許清宵明白前因後果。

他是聰明人,大魏皇帝也是聰明人,甚至不惜用立意文章來吸引仇恨,用外部矛盾來解決內部矛盾。

顯然按照女帝的想法,自己未來的路線已經被規劃好了。

入京,當官,然後開始商議錢莊怎麽搞,緊接著偷偷摸摸去搞錢莊,等準備就緒,直接開幹,那個時候即便是滿朝文武不答應也不行。

皇帝有一票否決權。

可為什麽不現在就折騰,就是怕前期準備階段,人家就開始給你使絆子。

你這個時候一票否決權,也不是不行,可後面怎麽辦?

不可能你一直耍無賴吧?

其實說來說去就是一點,皇權不夠穩固啊。

這要是夠穩固,瞧瞧朱太祖,不服就殺,反對也殺,你不但要贊同,你還得表現的極其開心,否則也殺。

“七次北伐,女子稱帝,這就是後果啊。”

許清宵大致明白了一些事情,他理解當朝皇帝,可理解歸理解,不爽還是不爽。

立意文章。

這簡直是要把自己往火堆上烤。

自古以來,文人爭論最激烈的事情,就是立意。

立意。

君子立意。

大家信奉某位聖人之言,將其作為自己的終極理想,努力奮鬥幾十年,結果你突然來個新的立意,要是延續這位聖人的立意,那倒沒什麽。

可若你推翻這個立意,人家怎麽想?

這就好像前世,你告訴一個男人,這個世界上沒有光一個道理。

信仰崩塌。

所以立意之爭,在文人圈子涉及太大了。

不,不是太大了,而是毀滅性的爭論。

所以如果自己想要化解這種麻煩,就必須要尊奉朱聖之意。

五代聖人。

第一代聖人,立蒼生之意,於至暗時代。

第二代聖人,立儒道之意,萬世師表。

第三代聖人,立禮樂之意,君子禮樂。

第四位聖人,立君臣之意,君前父後。

第五位聖人,立君子之意,存天理而滅人欲,克服私欲。

實際上這五位聖人都沒有任何錯。

否則不可能成聖。

他們的理念,出發點是好的,可架不住被後世人給各種添磚加瓦啊。

都自認為自己揣摩到聖人之意,然後把自己的想法強加進去,變成聖人的意思。

一來二回,就是聖人背鍋了。

就好像存天理而滅人欲,話雖然絕了一點,但其意思和出發點是什麽?

是欲望是無窮的,我等君子儒生,應該去克制欲望,這才是真正的君子,而不能隨意亂來,任憑自己的欲望無止境擴展。

後來變成了什麽?

你不能有欲望,有欲望是不好的。

甚至還可以拿來互相攻擊,你今天多吃了一個雞蛋,你不尊重聖人,你不配為文人。

這種事情不是沒有。

你還別不服氣,因為聖人的話,非要過度理解也是可以,畢竟你又不可能復活聖人。

你也解釋不清楚,人家非要搞你的話。

所以許清宵對朱聖之意,不太喜歡,他尊重朱聖,人族聖人,自然有無與倫比的光環,或許有缺點,但古今往來有幾人能成聖?

許清宵更喜歡的還是另外一個立意。

王陽明,王守仁的知行合一。

這是許清宵認可的立意,兩者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克服私欲。

但比起朱聖之意,要好很多,朱聖之意無論是不是被後世人添磚加瓦,依舊改變不了這種嚴格之意,有點違背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