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3/3頁)

研究新聞史的台灣學者硃傳譽先生根據宋光宗紹熙四年(1193)的臣僚奏疏,推斷出南宋小報具有如下特征:已經專業化,是一種很賺錢的事業,新聞來源範圍很廣,道聽途說也在採訪之列;內容如詔令、差除、台諫百官章奏,多爲朝報所未報,因而被稱爲“新聞”(友情提示:宋朝人已經用“新聞”一詞來指稱民間小報了);可知小報較朝報受人歡迎;發行極廣;,據《朝野類要》,小報養有一批採訪消息的“報料人”“記者”;小報爲定期出版,“日書一紙”投於市場,發行覆蓋面達於州郡。

再分享一則趣聞:

一些小報十分膽大妄爲。在北宋大觀四年(1110),有份小報刊登了一則宋徽宗斥責蔡京的詔書,但此詔書是小報杜撰出來的,屬於偽詔。放在其他王朝,這無疑是誅九族的大罪,但在北宋末,這起“輒偽撰詔”事件最後卻不了了之。南宋初,又有小報偽造、散佈宋高宗的詔書,令高宗非常尲尬,不得不出面澄清。(《宋:現代的拂曉時辰》)

2. 畫工:宋代有姓名可考的畫師有八百多人,其中大多數爲民間畫工。開封有一叫劉宗道的畫師,畫的嬰戯圖非常傳神,因而也很搶手。爲提防別人模倣他的畫作,每創作一幅嬰戯圖,都要自己先複制數百份,一竝出貨。 (《宋:現代的拂曉時辰》)

3. 麻沙本:由木質松軟的花梨木所刻,排版敷衍,校對不準,錯誤百出的事情時有發生。質量低,但價格也低。

宋時刻印技術最好的是杭州,然後是成都和福建。福建的刻本又叫閩刻。閩刻裡又以建陽的崇仁和麻紗兩鎮所刻最多,所以世稱麻紗本。(《易中天中華史-大宋革新》p116)

4. “貢闈之設,用採時髦,言唸遠方,嵗偕上計,未遑肄業……權令禮部權停今年貢擧”直接摘用自《中國科擧制度通史-宋代卷》p86, 鹹陽6年由真宗發佈的詔書。

5. 大中祥符年間貢擧開擧時間,引自《中國科擧制度通史-宋代卷》p87-90.

北宋前期,貢擧是沒有固定的擧辦時間的。頻繁的時候一年一次,也可能停個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