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重返來路(第2/3頁)

宋禾叮囑:“多做一些,咱們坐班車去得大半天的時間。”

大娃和米寶除了做餅外,又蒸了一籠的包子,砂鍋中還熬著白米粥。

等宋寧玉和強子姑父來了後,六人就把白米粥與包子分了吃,吃完後便提著行李往汽車站走去。

強子姑父手上還拿著最後一個大包子,他剛剛對大娃的手藝連聲稱贊,甚至覺得大娃的廚藝已經比得上國營飯店的廚師了。

他長長嘆聲氣:“哎,也就是現在這個世道不能做買賣,要不像大娃這種手藝,支個攤子都能養活一家老小。”

大娃被姑父誇得心情都好了許多,只是強子姑父嘴巴念念叨叨的,一旁有些心煩意亂的宋寧玉恨不得給他一個大嘴巴子。

要說大娃幾人近鄉情更切,其實宋寧玉更是這樣。

她都多少年沒回去了,如今還真有點不敢踏上回家的班車。

回到宋家莊,總共得轉三次班車。

一次是從平和縣到達安省與河省的交匯處,也就是當初宋禾他們四人逃荒時路過的石門縣。

宋禾坐在班車上,透過窗戶往外看去,不禁想起石門縣那個小小的後山村。

十幾年過去了,後山村的人在最困難的時期給了他們隊伍裏的人幾塊紅薯一條活路,又盡最大力去招待他們,這事兒宋禾記得很緊。

班車十分擁擠,宋禾她們幾個人多,又有強子姑父在前頭開路,她們這才能搶到位置,雖然這個位置在最後一排。

然而最後一排五個位置足足坐了九個人!

小妹基本上都是坐在宋禾腿上,還有一個小男孩是坐在強子姑父腿上。小男孩的爹就坐在一旁,他爹腿上坐著他媽。

那對夫妻十分不好意思,連忙跟強子道歉。

強子笑著掂量了這男孩子兩下,擺擺手道:“不礙事,都沒我兒子重。我們鄉下人,幹慣了農活這點重量真不算啥。”

旁邊有幾個同樣來自鄉下的人就和強子姑父聊了起來。

有人就問:“大兄弟你這是一大家子人?”

強子姑父也大聲道:“可不是嗎,這些都是我侄子侄女,帶我媳婦和幾個侄子侄女回娘家一趟。”

他這麽一說,周圍人就曉得了,這是內侄子和內侄女呢。

也是奇了怪了,內侄兒咋會在姑姑家待著?而且這還三四個呢!

這種事兒一聽就有隱情,不過也是人家的家事,一般人都不會去問,萬一戳到人家的傷心事咋辦?

於是旁邊人話題一拐,又開始問強子姑父一行人來自哪個公社,公社裏情況咋樣,地裏頭莊稼產量咋樣。

一聽說是河西公社的,車子上不少人便開始向強子姑父打聽河西公社的竹蓀。

不少人唉聲嘆氣地發出感慨與羨慕:“河西公社好啊。別說平和縣,就是咱們整個源陽市境內能比得上河西公社的公社都沒幾個。”

他們這些人或多或少也聽說過河西公社的名頭。聽聞一年下來,光是隊裏分到的錢就能比得上城裏的工人。

城裏還有許多工人得一家四五口住在一個單間裏呢,可鄉下院子大,住起來又寬敞又舒服。而且還能養雞養鴨自個兒種菜,又比城裏省錢。

所以說綜合比較一下,河西公社社員們的生活水平,竟然還高於城裏的工人!

半車子的人就這麽聊了起來。

有說自家公社今年年都過不好,不少人在地裏莊稼都收上來之後,還得去地裏翻翻那些沒人要的紅薯。

有說自己鄰居好幾年都沒買衣服了的。說他鄰居家裏頭四五個孩子只有一條冬褲,那褲子的易磨處,都磨得快剩一層布料了都!

當下不僅缺糧食,這些布匹之類的生活必需品也匱乏得很。

小妹從上車後就皺著一個眉頭,似乎難以忍受車裏的環境。可這會兒聽著這些人的話,眉頭漸漸松開來。

她難以想象,兄弟姐妹四五個就一條冬棉褲是個什麽樣的場景。

同鄉人哀嘆道:“今天老大穿著褲子出門,明天就輪老二出門了唄。只有一條褲子那能咋辦?有些人家連一條褲子都沒有,一整個冬天都得躲在被窩裏。”

車上這會兒人擠人,正搖搖晃晃的往石門縣上行駛而去。

不少乘客聽到這番話都沉默了。

小妹悄悄伏在宋禾耳邊,輕聲問:“姐姐,真的有人家是這樣的嗎?”

宋禾搖搖頭:“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咱們宋家莊以前也是這樣的。”

記憶裏,宋家莊真有這種現象。

她這話沒有刻意壓低聲音,旁邊的大娃和米寶都聽到了。

三個孩子不禁看向宋寧玉。

宋寧玉透過窗戶,遙望遠處青山,似乎在回想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

她輕輕點頭:“我記得是好久之前了,有戶人家裏生個八個娃。過年的幾天,今天給這個孩子碗裏舀了米湯,明天就給他舀一些米粒。吃得最多的還是地瓜,那地瓜和咱們現在的地瓜可不一樣,再叫你們幾個吃,應該都吃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