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打火鍋(第4/4頁)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們即將從幼兒園中畢業。

他們1961年春天入園,如今是1962年的秋天,整整一年六個月零十五天的時間,這波娃娃們終於能夠出欄了!

宋禾這節沒課,鋼筆抵著下巴,蹲在墻根腳下寫下畢業報告。

一年半以來,大班娃娃們學到了什麽呢?

首先是認字。一些簡單的字,比如“大小,天地人、日月星”等等,還有自己的名字,甚至是家長的名字。

猶記得今年年初時,李八叔帶著半袋子橘子來幼兒園感謝她們,四十多歲的大老爺們在那刻眼淚汪汪流。

他的獨子,也是近四十才得的兒子小星會寫他的名字啦。連他自己都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呢,可老兒子會,這喜得他當場崩潰。

在那一刻宋禾覺得教育有了意義。

教育的意義有許多。或是為國家復興添磚加瓦,或是明白自己生而為人的責任與義務,亦或者是為了更好的生存。

但此刻卻具象成為父輩解了遺憾。

宋禾在“認字寫字”這欄打了個勾。

其次就是算術。誒,這個宋禾敢說她們幼兒園已經把一年級的內容都給教完了。

小孩們很聽話,或許因為這時候沒有學生計算器,沒有搜題軟件的原因,布置回家的算術作業都能認真做完。

即使算不出來的題目,也會邀請手腳以及父母的手腳來幫忙。

哦,還有用燒香爐裏的香線燃燒完,剩下的那個小棍棍。

這可是個寶貝,自從開班以來,娃娃們的奶奶在上香時可是緊盯著香線燒完,然後無情地將它□□帶回家中。

菩薩看了都無語!

之後就是美術,聲樂還有小朋友能最喜歡的故事課。

因為現在鄉下的孩子沒有什麽圖書能夠閱讀,宋禾就熱愛給他們講各種故事。

不管是伊索寓言,還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各種典故,以及許多小朋友喜愛的西遊記等等,她都講了許多。

主要是再不講,以後可就沒得講了。

依稀記得幾年後,這些書就成了封建毒瘤。

宋禾暗暗在心中打算等65年時就把故事全部換成比較安全的抗戰故事。

她可是在樹皮爺那兒聽了一肚子的戰爭故事呢,還偷偷給潤了個色。

一項一項對過去,宋禾對這一年半的教學成果十分滿意,她覺得自己對得住每天的十個公分。

風輕吹,帶來稻谷香。

家旺放下手中掃把,準時敲響銅鑼,“哐哐哐”——下課鈴聲到。

沒一會兒,一群孩子們沖了出來,在小廣場上跳格子,玩蹺蹺板,幹啥的都有。

可二花與翠芬有些傷感,甚至抹了抹眼角。

“總覺得時間過得好快,大班的都要去上小學了。”二花說道。

之前村裏進人販子那次得的馬車,李隊長拍板決定將它改為校車。

所以從那以後,小孩們都能坐著馬車去上學。

對此,村民們對孩子的安全放了不少心。也不等過十歲後才讓孩子去上學了,一到八歲便趕去學校。

所以幼兒園的這批大班娃娃們,將會全部去上小學。

宋禾也有些惆悵,對著不知愁滋味的小孩們長嘆一聲。

照理來說,得穿Q版學士服,拍畢業照,並且辦個畢業典禮的,如今啥都沒有……

哎,畢業典禮?

宋禾突然坐直身子。

畢業典禮不能辦,但可以辦其他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