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西雙版納遊記!(五)(第2/2頁)

說來也巧,剛吃完飯,下一個參觀的園區就是野生食用植物園。

符敏一邊走一邊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該專類園由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項目支持,在原野生蔬菜植物專類園的基礎上,於2009年開始,歷經3年建成。本園區面積約150畝,收集保存野生食用及栽培植物近緣種400余種,分別保存在野生食果區、野生食花區、野生食莖葉區、野生食根區,野生栽培植物近緣種則點綴於各區內。這是截至2015年9月世界上收集保存野生食用植物種類最多,面積最大的專類園區。”

雖然符敏介紹了一個大概,但是園區內部的講解人員還是一一講了一下那些可以吃的植物,主要介紹的還是那些植物可以吃的那些部位,比如說果實和花朵、根莖等等!

當然,就算是葉馨兒和傅安安看著那些野花野果再眼熱,講解人員也不可能讓她們采摘,因為這可不是采摘園!

下午眾人用了兩個小時逛了水生植物園和百花園、百香園、姜園四個園區!

水生植物園水面面積15畝,收集和展示熱帶地區種類繁多的水生植物,現收集保存了約100種(品種)。

該園按照水體深淺等水濕小環境和植物生態習性分別種植了不同生活形態的水生植物,包括:

浮葉植物——植物根系或地下莖紮根水底,莖生長於水中,葉柄長度可隨水位而伸長,葉及花朵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如王蓮、睡蓮、芡實、萍蓬草。

浮水植物——植株整體漂浮於水面,根部不生於泥中,可隨水流四處漂泊的植物,如雨久花、滿江紅、鳳眼蓮、美洲槐葉萍、紫萍、大漂、眼子菜、荇菜。

沉水植物——完全的水生植物,大部分生活周期中植株沉水生活,它們多生活在水較深的地方,根長在土裏,葉片通常呈線形、帶狀,如金魚藻、黃花狸藻、黑藻等。

挺水植物——下部或基部沉於水中,根或地下莖紮於泥中生長發育,上部植株挺出水面,通常生長在淺水或水邊的水生植物。如荷花、紙莎草、畦畔莎草、水蔥、長節淡竹芋、白粉塔裏亞、水芋、水生馬蹄、撒金澤瀉、澤瀉、黃花藺、千屈菜、蔗草、菖蒲、慈姑、黃花鳶尾。

濱水植物——生長在岸邊或堤岸潮濕的地方,喜水耐濕,如水杉、落羽杉、水松、木芙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