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章 反派在這兒,肯定有陰謀啊

春秋時期,真正意義上的天下第一霸主,其實是已經沒了的晉國。

當年的晉國是毫無疑問的天下第一強國,當時的秦國在晉國面前只是一個小不點,從未在戰場上討過好處。

而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晉國,最後卻是毀滅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歷史上一直說三家分晉,而實際上是六家。只不過其中三家被滅掉了,最後剩下瓜分了晉國的就是趙魏韓三國。

整件事情要從遙遠的晉文公時代說起。

說晉文公可能有些陌生,不過說他的名字那肯定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重耳。

像是秦晉之好,退避三舍,竭澤而漁,危如累卵什麽的說的都是晉文公重耳。

這位歷盡磨難才回到晉國的猛人,做了一件導致日後晉國滅亡的事情。

那就是他重整了晉國的軍隊,作三軍設六卿,給了六位重要的大臣以兵權。

有兵就有權,晉國的軍政大權逐漸就被這六家所掌握。

之後多年傾軋之下,趙氏先後滅了範氏與中行氏,之後又聯合魏韓滅掉了晉國實力最大的智氏。最終這三家瓜分了晉國。

也正是三家分晉,成為了春秋與戰國時期的分水嶺。

從這其中可以看出,趙氏的確是猛的一塌糊塗,這其中幾乎都是他們在做主導。那趙氏遺孤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一時期。

而趙氏也不是無名之輩,他們的祖上是商紂王的寵臣飛廉。

飛廉的次子季勝,就是趙氏的祖先。

而飛廉的長子,季勝的哥哥惡來,則是贏姓趙氏的祖先。

沒錯了,秦國歷代君王都是惡來的後人。

說趙國與秦國的國君是親戚,也沒有說錯。他們都是贏氏一族的人。

由商朝重臣的後代滅亡了周朝,這也算是歷史的一個輪回了。

現在三晉分開來都不是人家秦國的對手,所以三國的有識之士就想到了三晉歸一的辦法,重整三晉國力用以對抗秦國所帶來的毀滅性威脅。

這其中的有識之士可不僅僅說的是信陵君,他只是一個帶頭大哥。

除了信陵君之外,還有許多三晉的人選擇加入其中。而且這些人還以三晉的王室成員居多。

不是說這些人都是叛徒,不想為自己的大王效忠。

而是這些人很清楚的知道,那些將軍大臣,甚至普通百姓們。在秦國來滅國的時候,都可以選擇轉身投效秦國,依舊是可以過的美滋滋。

可他們這些王室成員怎麽辦?

就算是他們願意土當舔狗,可人家秦人也不會相信他們。

到了那個時候,很大概率是男的被殺,女的被抓去做營X。就算是秦國不殺他們,也是會活的不如狗。

這不是幻想中的事情,而是面對秦國切實的威脅,直面強大壓力可以預見的事情。

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不會理解面對秦國時候的那種可怕的壓力。

動不動就是幾十萬悍不畏死的秦軍,嗷嗷叫著‘大風大風’在一個又一個名將的帶領下殺過來,那叫一個鋪天蓋地般的絕望。

所以早在秦國崛起,不斷攻打三晉的時候,就有人開始提出這個事情。

三國互相聯姻,王後都是內部嫁娶就是最直觀的表現。

像是少原君他母親,就是魏國的貴女。

等到魏國衰落,而趙國在長平之戰之中被徹底打斷脊梁後,三晉歸一就成了最為迫切的事情。

關於三晉歸一之後誰做大王這件事情,其實早就已經有了定論。

首先肯定是出身於三國王室,否則的話那就是為他人做嫁衣。

其次要有足夠的能力,否則的話沒辦法整合三晉的力量。

這麽一來可以選擇的範圍就被縮小到了趙國的平原君與魏國的信陵君的身上。

他們都是大王的親弟弟,身份足夠高貴。

他們的能力出眾,威望更是名揚天下,有資格與能力做三晉歸一之後的大王。

而當平原君死了之後,那就只剩下了信陵君了。

信陵君身為魏王的弟弟,身份自然是沒的說。

他是名滿天下的四君之一,文韜武略早已經為天下人所認可。

當年率兵解救了邯鄲之圍,大破秦國更是將他的威望推到了巔峰。

所以說三晉歸一之後的大王誰來做,他信陵君魏無忌當仁不讓。

要是說到三晉之中最為反對三晉歸一的人,毫無疑問就是那三位大王了。

說反對也不至於,他們也想著三晉歸一,畢竟可以極大的提升國力,還能抵禦秦國的威脅。

可前提是三晉歸一之後的大王得是自己才行。

如果三晉歸一之後大王不是自己,那特麽的豈不是叛亂?

三位大王也不是傻子,頂多算是昏君。

然而就算是昏君,也知道三晉歸一的好處遠比壞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