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大漢新聞(下)

所謂的兩千石,實際上是因為大漢這裏郡守的俸祿就是兩千石,也就是每月一百二十斛。所以兩千石就成了一個分界線,到了這個程度就是郡守級別的大人物。

至於王霄說的中兩千石,這個中字實際上指的的是在中X朝廷為官的意思,其每月的俸祿是一百八十斛,比外面的郡守們高的多。

大漢發放俸祿,通常都是一半發谷,一半發錢。並不是全都發糧食,發錢的時候,是按照價格換算著發。

董仲舒高興了,不是因為待遇和俸祿高了,而是級別到了郡守級。

在大漢這裏,級別可比錢與俸祿重要的多。

少府令趙禹被叫了過來,王霄幹脆的指著董仲舒對他說“董仲舒現在是大漢新聞的總編輯,他這裏需要的任何開銷,都由你來支持。”

“喏,喏。”趙禹先是連聲應下來,之後才轉向董仲舒詢問“大概要多少開銷?”

董仲舒想了想說“先來兩千萬錢吧。”

趙禹聽了這個數字,差點一腳就踹了過去。

兩千萬錢,還先來?

這年頭一石糧食也不過百余錢,一匹好馬也不過萬錢。

他董仲舒張嘴就要兩千萬錢,當這是兩千萬粒粟米嗎。

當著王霄的面,趙禹壓制著怒火問他“為何開銷如此之大?”

“主要是紙貴。”

董仲舒開始為他算賬“按照陛下的意思,每旬都要發送一刊,全天下縣,侯國,邑,道共一千五百八十七個都要有。之後還要按照人口多寡分配,陛下令至少千人一份,大漢現有三千六百萬人口,也就是說每旬至少需要三萬六千份以上。”

“不止。”

王霄那邊幹脆搖頭“瞞報人口的太多,起碼四千萬起步。”

漢朝收賦很重,人頭稅那是每年都要交一筆。

家中若是有五六個,六七個孩子的,那起步就是一年百錢。

百錢的話都夠買一條狗了,是吃的那種。有這麽一筆錢交給天子,留在自己家裏聚在一起吃狗肉難道不香嗎。

“天下間隱瞞人口之事何其多也。”

王霄微微嘆氣“亭長裏正都是鄉裏鄉親,哪怕知道了也都會幫忙掩飾。無論家中有幾個孩子的,等到收賦的時候,繈褓嬰孩是老二,滿臉絡腮胡子的壯漢也是老二。”

收賦不是隨隨便便抓著人就收的,那是有專門的名冊的。

家家戶戶有誰有誰,都是妥妥當當登記在冊的。

收賦是按照名冊收賦,名冊上這家有幾個人,那就只能收幾個人的口算。

家中孩子老大是必須登記的,否則你們家就成絕戶了。

老二的話,則是為了方便出門,也是讓其他幾個孩子能有條出路。

再往下的話,那就沒有再往名冊上登記的了。

反正淳樸的大漢百姓家中,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兩個孩子,非常整齊劃一。

所以說了,經濟手段是控制人口的最佳方式。

“陛下,這個,這個……”趙禹有些緊張,因為收取口算是少府的事情。

現在天子對於民間的這些小手段居然如此了解,他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才好了。

“無妨。”

王霄擺擺手,示意他不用在意這件事情“反正以後也是要取消的。”

趙禹和董仲舒都愣了神,王霄說的以後要取消是個什麽意思?

反正他們是不會去往取消收取口算方面去想的,因為換位思考一下,天子也舍不得每年數以億的收入啊。

這麽一筆巨款,而且還是每年都有的,真的是太香了。

王霄並沒有為他們詳細解釋的意思,目光示意董仲舒‘你繼續。’

“少府令請看這個。”

董仲舒將之前王霄看過的報紙遞給了趙禹“這麽大的紙張,一份就是足足六頁之多。單單是這麽多的紙張錢,一月就得多少了。”

“可少府作坊之中的紙張生產越來越多,價格也是越來越低……”

這邊趙禹還在疑惑的時候,王霄已經接話說“更大的開銷是在於建設通往全國的運送渠道。”

“每個縣都要送到,而且還要盡快。雖然會有時間推移,可總不能當期的報紙,一兩年之後才送到當地。”

王霄這麽一說,趙禹這兒就能理解了。

說起來每次數萬份的報紙好似很多,可實際上最多幾輛大車就能全部拖走。

但是很明顯,天子不想用慢吞吞的大車,那就只能是用近似於軍報的方式,讓訓練有素的信使快馬發送。

這樣的話,那成本可就高了。

信使們的開銷,馬匹的開銷,各地建立驛站的開銷等等,加起來那就是打不住的無底洞。

還好王霄說了一句‘發送的時候借用軍情傳遞驛站,只需擴建一番增加規模即可。’這倒是讓趙禹稍稍松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