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4章 破趙

平陽之戰的結果,與歷史上的差別不大。

遭受前後夾擊的扈輒,開始的時候還在堅持。可等到王霄親自帶著騎兵沖擊的時候,趙軍的陣列就此崩潰。

邯鄲四周都是平原之地,正適合大規模的騎兵展開。

而趙軍雖然兵力足夠,可卻是被左右兩方的秦軍所牽制。中間薄弱不堪,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救援。

當王霄帶著兩萬騎兵潮水般這麽湧過來的時候,扈輒這裏毫無疑問的被打垮。

先是趙軍中軍被摧毀,扈輒直接戰死。

之後王霄的騎兵向右旋轉,先是從背後攻擊,打垮了抵抗蒙恬的趙軍。

然後與蒙恬合兵一處,一百八十度的轉彎之後再從背後夾擊對戰蒙毅的趙軍。

而到了這個時候的趙軍,實際上早已經是軍心崩潰,四散而逃。

就連主將扈輒都戰死了,趙軍哪裏還有抵抗的心思。

歷史上的平陽之戰,趙軍被斬首超過十萬人。

這是因為秦軍是以首級記錄軍功。

而這次的話,趙軍戰死的數量非常少,大部分都是被抓了俘虜。

戰場上到處都是‘繳槍不殺!’的關中腔調。

不用說也知道,這些都是王霄弄出來的手筆。

對於大秦的軍士們來說,戰場上砍首級,然後換取軍功是很自然的事情。

而對於王霄來說,那些被砍掉首級的,可都是重要的勞動力。

在這個人口稀缺的時代裏,這麽多的勞動力被白白浪費掉,實在是於心不忍。

如此之多的勞動力,能幹多少工作啊。

到處修建道路,開墾田地,建造房舍城池大船,開鑿運河,修建水渠,開礦砍樹等等等等。

除了王霄絲毫沒興趣的修建陵寢,求仙求長生什麽的。別的工程他都有興趣去做。

這種大規模的基建,是一個國家實力的基礎所在。

王霄不需要求長生,因為任務結束之後系統回恢復他的狀態。

他也沒興趣修建陵寢,死了之後重要的不是埋在哪兒,而是書本上是如何寫你的。

沒有人想著你,知道你。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徹底消亡。

去年滅韓之前,王霄在軍功授爵制度裏添加了一條,抓獲俘虜的獎勵與斬首相同。

可結果,俘虜數量並沒有太多的增加。

派遣李斯他們去軍中深入調查才知道,老秦銳士們懶得浪費時間和精力去抓俘虜。直接一刀下去變成首級掛在腰上,難道不香嗎?

仔細想想也的確是如此,老秦銳士們都很淳樸,壓根就不想去費那個事。

無奈之下,王霄只好再次修改。改成了抓獲俘虜,可以獲得雙倍的獎賞。

當然了,前提是手足俱全,不能被砍成殘疾快死的那種。

效果自然是立竿見影,看看眼前成畝排列的趙軍俘虜就知道了。

老秦銳士都是實在人,雙倍獎賞那肯定是要抓活的。誰也不會覺得自己的獎賞足夠多了。

獎賞什麽的,王霄是真不在乎。

糧食什麽的都是地利長出來的,布帛什麽的都是織布織出來的,錢幣什麽的都是挖礦挖出來的。這些東西他有的是,而且還會持續不斷的有下去。

而對於王霄來說,他得到了大批免費的勞動力,能夠進行眾多的工程。這就是完美的雙贏。

除了那些倒黴的勞動力們之外的雙贏。

當然了,王霄讀過心理學,知道想要讓勞動力們老實點,就得給他們希望。

所以王霄在驅使這些勞動力的時候,提供了足夠的生活物資。同時還表示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服役年限,到期之後就可以帶著一筆不算多的錢財回家務農。

人要是有了生活的希望,那做決絕之事的勇氣就會煙消雲散。

畢竟活下去,好好的活下去是銘刻在每個人基因之中的追求。

邯鄲城外二十萬趙軍煙消雲散,直接把趙王偃給嚇的一病不起。兩天之後直接就是一命嗚呼。

此時內有大王歸天,外有秦軍兵臨城下。

理論上來說,這個時候趙國上下應該同仇敵愾才對。

可現實之中卻是,邯鄲城內一片混亂,烏煙瘴氣之下幾乎內訌。

原因在於,趙王偃死之前寵幸他的王後,就是那位著名的技師王後。

而技師王後生了個兒子叫做遷,因為技師的技術高超,成功忽悠了趙王偃廢了之前的太子嘉,改立遷為太子。

現在技師王後想推自己的兒子上位,可趙國宗室早就對趙王偃的禍國殃民憤怒到了極致,眼看著就要國破家亡了,都是集結起來推舉嘉繼位。

他們認為只有英明神武的嘉,才能在如此大難面前拯救趙國。

而技師王後與郭開站在了一起,與趙國宗室互相對抗不休。

這要是平日裏還好說,爭權奪利的事情千百年來就沒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