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一場資本的盛宴(第2/2頁)

堪稱印鈔機。

當然後期的《蜀山傳》也虧到了姥姥家,成為了賠本貨,不過這是後話。

第二個導演是王晶

後世人稱“爛片之王”,但其實這有點冤枉他了,他拍的片子多,爛片不少,但經典電影也不少。

比如九品芝麻官、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天下第一、賭俠、賭神、鹿鼎記等等

說出來,70後,80後,有幾個人沒看過?

其他導演就算了,王家衛和許鞍華拍文藝片是高手,但拍商業片絕對是賠錢貨。

陳夏對文藝片沒興趣,商業公司當然要動作商業片,一個導演不能賺錢,那就只能滾蛋。

另外吳宇森之類的導演,骨子裏看不起內地人,陳夏當然也看不起他,

而且他能力也就那樣,在好萊塢拍的《風語者》全球票房僅有7700萬,米高梅公司險些被這部電影徹底拖垮!

陳夏可不敢這種神經質導演合作。

陳夏拉攏徐克和王晶的辦法也很簡單,這兩人都有自己的電影工作室,相當於是小型電影公司。

那麽雙方合作拍片嘛。

重點來了,利潤怎麽分配的問題。

按香江電影的規矩,公司要拿走大頭,大約占7-8成,工作室拿小頭,不超過2-3成。

如果是狠一點的老板,比如鼎盛時期的嘉和、邵氏、新藝成等,都要拿利潤的8成,甚至9成。

陳夏制度的政策非常簡單,除電影成本、演員片約、院線提成、宣發費用以後,剩下的利潤,嘉和電影與導演工作室五五分成,一人一半。

並且陳夏也做出承諾,只要跟嘉和合作的導演和工作室,

電影在嘉和院線上映,會在電影下畫一個月內,結清所有賬目,絕不拖欠。

而按以往的潛規則,院線拖欠你個半年十個月非常平常,有些尾款甚至直接找借口不給了,非常坑爹。

這政策一出,全港影視圈震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