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市屬的重點企業(第2/2頁)

很多工廠不在等上級分配的任務,沒任務時就養著一群閑人,這樣遲早是要出大問題的。如果哪一天廠子維護不下去,國家又不能一管到底,那怎麽辦?”

作為改革派的李兵權,當然不會錯過這麽一個現場教育的機會,就連韓丁澤也是點點頭,表示贊同這些話。

因為越州地區的國營廠已經慢慢顯露出弊端了,大面積虧損已經成了定局,這也給地區財政帶來了沉重的包袱。

就像陳夏經常去買布的“湖口紡織廠”,只管生產,不管銷售,最後大量資金、布匹全部都積壓在倉庫裏。

工人的工資還要照發,發不出就到上級部門那裏去討要,甚至采取一些過激手段。

換了誰都受不了,李兵權還好,畢竟是主管人事的行政長官,而韓丁澤這位主管經濟的長官卻有切膚之痛,現在大半年過去了,他手上可以用的錢幾乎沒有。

而年底到了,哪怕福利沒有了,工人工資要發吧?整個地區幾十萬工人,哪怕一人100元,這也是幾千萬呀。

幾千萬呀,韓丁澤一想到這個數目,真想跳到環城河裏去算了,這日子簡直沒法過了。

其實李書記之所以這麽捧慶豐分廠,無疑透露出一點,民營經濟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不是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