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制作復方藥靈感

陳夏已經想好了,如果藥廠能順利辦起來,他就利用空間藥房的優勢先生產一些難度最小的“復方藥”。

所謂“復方藥”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混合制劑,可以是中藥、西藥或中西藥混合。“單方”則是一種藥材制劑。

制作非常簡單,簡直就是有點糊弄人,陳夏空間醫院裏有現成的西藥,到時隨便添加幾味中藥就OK啦。

比如用”復方甘草片“來舉例,是在甘草這個單方治療咳嗽的藥材基礎上,再加上兩種以上的輔助藥材。

裏面中藥西藥都有,說明書上的成份有甘草流浸膏、阿片、樟腦、八角茴香油、苯甲酸鈉等。

甘草流浸膏、阿片、樟腦、八角茴香油屬於中成藥,苯甲酸鈉是西藥。

再比如治療感冒常用藥“感康”,是由對乙酰氨基酚、鹽酸金剛烷胺、人工牛黃、咖啡因,馬來酸氯苯那敏等成份組成。

裏面對乙酰氨基酚、鹽酸金剛烷胺、馬來酸氯苯那敏就是正宗的西藥,而人工牛黃就屬於中成藥了。

至於這些復方藥最後發揮效果的到底是中藥成分,還是西藥成分?反正眾說紛紜。

後世“反中醫”和“中醫粉”兩邊都掐架得厲害,各說各有理,當然最後爭論往往會演變成人身攻擊。

陳夏的態度是認為中醫和中藥還是有效果的,幾千年的傳統醫學不是一句“巫術”就可以簡單概括的。

但有沒有效果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真中醫、真中藥”。

在他前世的時候,利用中醫騙錢的不計其數,甚至包括很多公立醫院的中醫師,把中藥整得跟“神藥”一樣,簡直就是包治百病。

醫療系統內有個潛規則,越是說得天花亂墜的人,越可能是騙子。

這種騙子不僅在江湖上,在廟堂上同樣很多,拿回扣最歷害的絕對不是西醫,反而是毫不起眼的中醫生。

當然這個只是一部分,絕大多數中醫生還是好的,不能一棍子打死。(作者求生欲很強)

而中藥背後的黑幕那簡直就是罄竹難書了。

什麽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用化學物質泡制草藥、大量農藥噴撒、重金屬超標、炒高中草藥的價格等等,將中藥市場搞得跟古玩市場一樣信用破產。

所以前世陳夏不反中醫,恰恰相反,他認為中醫最終會消亡的原因不是“反中醫”那批人,反而就是在從事中醫中藥行業的部分人。

他們的所作所為已經超越了底線,為了鈔票連人性都不講了,最終毀了這門傳統醫學。

不過1981的時候,這些問題都不存在,中醫師還是德藝雙馨的,中藥還是天然種植的,療效還是可以肯定的,“反中醫大軍”還都在娘胎裏。

而且1981年因為整個國家剛剛才步入改革開放的正軌,各方面的藥物監管都不是那麽嚴格,還是有許多捷徑可以走的。

所以陳夏想要辦一個藥廠,工藝上其實並不復雜,比如藥物處方來源,陳夏可以拉四院下水,讓四院的信用做擔保。

八十年代國內的藥廠少,醫院進藥不方便,或者藥劑科主任沒本事搞不到藥,所以國內的醫院裏一般都有一個“制劑室”。

一些並不復雜的常用藥,醫院制劑室可以自己生產調配後再賣給病人,便宜又實惠。

這樣不但解決了藥物進貨是緊張的矛盾,也可以讓病人省點錢,療效總是有的,但畢竟不正規,也產生了許多問題,後來國家就不允許了。

陳夏準備去醫院的制劑室裏翻翻,隨便找幾個方子出來,再經過陳夏藥廠的“精心研究”,然後就能制造出一種新藥來。

當然成份也是中藥+西藥,至於哪種成份更有效?這管陳夏什麽事?

路線之爭,有賺錢重要嗎?

至於藥廠的審批,這年頭還沒有食品藥品監督局,也不像後世那樣復雜嚴謹。

幾十後一個藥物申請,需要拿出制劑處方和制作工藝、定性鑒別、含量測定、穩定性試驗、質量標準、藥效學、藥理學、藥動力學、急性毒性、長期毒性、特殊毒性、局部用藥毒性、過敏試驗、刺激性試驗和藥物依賴性試驗等等。

八十年代對於藥物,無論是理論還是臨床實驗都不重視,具體參照醫院的自制藥。

到時只要衛生局、工商局批準,稅務局登記就行了。不同意?怎麽?農民兄弟想辦個村辦廠,為四個現代化服務,你們居然不批準?

至於藥物到底有沒有效果?有哪些副作用?這些陳夏了點也不擔心。

並不是他對藥品安全性不重視,而是他要從空間拿出來的藥物,哪個沒有經過後世藥監局嚴格審批,經過多年臨床應用,大浪淘沙後剩下的經典用藥?

這些藥品都有現成的說明書,到時陳夏只要照抄就行了,絕對可以做到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