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漢武尋仙 第二十八章

“集中皇權,君主□□——父皇,你將要做的是一種前無古人的嘗試,是在開啟一個全新且先進的社會形態!嬴政結束了天下分裂,一統六國,方被尊為始皇帝,成就萬古不朽之名。父皇,你同樣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時代,你將和始皇帝一起,並列於青史長空,永不墜落——而這些輝煌壯闊的榮耀,絕不應該以犧牲一個女兒的幸福為開端。”

白錦語氣十分平靜,說出的話卻恰恰掐中了劉徹內心深處最在乎的心事,劉徹從來不是一個願意聽取別人意見的人,但他被白錦說服了。

成不了仙,難道我還成不了最聖明的帝王?最聖明的帝王,人生豈能有汙點?

劉徹內心還有一個隱隱約約的念頭,是不是越光風霽月、做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將來成仙後的成就越高?

雖然白錦從來不提自己如何修行,也天生自帶修行之功法,但劉徹也不是傻瓜,他修行不了,不代表他不感興趣,不去思索揣摩總結,一個天賦卓絕聰明絕頂的帝王,興趣點也是寬泛的,別看他極少在白錦面前提“修仙”二字,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觀察鉆研,多多少少也被他總結了一些心得。

顯然,修仙之道,光靠苦修是不夠的,要不然白錦也不需要拋下宮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服生活,去外面遊歷行走,所過之處,也從不吝於幫助他人。

當年黃河泛濫,白錦救災濟民,不惜露出神通,劉徹就隱隱有了這種想法,其後白錦的一系列行為仿佛是一種印證,自然也有敵視長皇子的人在他耳邊讒言說長皇子在收攏民心,居心叵測,劉徹一個字都不信。

劉徹看得很透徹,他的兒子從小便聰明通透,驕傲敏銳,如此大費周章盡心盡力為國為民,真的無所求嗎?當然不,他也有所求,但所求並不是世俗之人以為的權勢欲望榮華富貴,亦不是野心家臆測的民心民意,而是更高一層,更虛無縹緲、難以捉摸的東西——

劉徹從浩瀚的經書中,找到了兩個字——功德。

功業與德行,評定一個人的根基,功德二字,在他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他隱隱覺得,兒子願意回朝當一名優秀出眾的太子,不是為了享受世間至高的權勢,而是為了這個身份可以惠及更多的黎民百姓,可以做更多影響深遠的善事,有助於他的修行。

在野在朝,他從來沒有放棄過修行,浪跡天下是為修行,深入市井是為了修行,而穩坐朝堂,亦是為了修行。

這就是凡人和修仙之人,所求截然不同,天差地別,猶如天塹!

這些都是他的猜測,但細細回想,白錦將要及冠,這十幾年的功夫,大到抗洪救災,教化民生,小到治病救人,植樹還林,他竟不曾做過一件令人詬病非議之事,民間甚至為他悄悄建了生祠,亦是不爭的事實。

倘若成仙的條件是在人間積德行善,那他身為帝王,一怒能浮屍萬裏,自然也能一念之下造福蒼生,而現在白錦說的這番話,也側面佐證了劉徹自己發現的“真相”!

劉徹覺得自己那顆曾被拒絕的涼透的修仙之心又恢復了火熱——他居然找到了一條新的沒有人發現並嘗試過的道路!

劉徹在發現新大陸的同時,並沒有忘記自己身為帝王的本職。

欒大這顆棋子喪失了他應有的作用,劉徹也不打算放過他,以窺伺內廷為由將他處死,並問責推薦他的樂成候,遠在封地的唐王太後得知此事,只當欒大行事不謹,連累了她們姐弟,還不等康王太後想到應對之法,新任康王便以不尊先王的理由,將她囚禁了起來,然而終究是慢了一步,陛下問罪的詔書已經抵達,從此拉開了中央和地方爭權的序幕。

只衛貴妃事後得知了當利的行為,也不知是為了當利有事只知道找白錦,還是因為當利拒絕成為劉徹棋盤中的一枚有用棋子,她失望透頂,打了當利一個耳光,母女兩人,終究生了嫌隙。

二皇子劉據,並非愚鈍之人,他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眸和一顆冷靜思考的頭腦,他對皇兄劉錦不像姐姐那樣熟悉並依賴,但並不妨礙他對皇兄抱有一定程度的好感,不管是白錦多年在外卻年年不落地給當利及他們捎回來自全國各地的特產,還是白錦在每一處走過的土地上都留下對當地百姓有利的幫助,皇家的孩子天然早熟,他除了是陛下和衛貴妃的兒子,他還是大漢的皇子,私心以外,他亦有公心。

自從霍去病隨著白錦遠走之後,衛青的精力自然而然就轉到了劉據身上,劉徹熟知衛青為人,默許了衛青對劉據的教導,而衛青天生的謙和仁讓,氣度寬廣,也影響到了劉據,在劉據的心中,到底還是把大漢天下放在了首位,有大漢皇朝的富足強盛,才有他們劉氏皇族長久穩固的統治,皇兄的才能足以載入史冊,他自認遠遠不及,又有什麽理由去爭奪本就不屬於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