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漢武尋仙 第二十四章

白天見過了朝臣,晚上就要見家人了。

滿宮妃嬪皇子公主無不對白錦滿懷好奇,那些資歷老些的宮嬪如衛貴妃、李夫人等,還算是見過小時候的白錦,年輕的妃嬪們就只有在別人口中一遍遍地聽說那位神秘莫測的太子。

漢朝的後宮和前朝分隔得本就不甚森嚴,太子高調回朝,以及在朝堂上的出眾表現,沒等大朝會結束,便傳到了後宮各殿主人的耳中,引發了不同的波瀾。

當利公主面色復雜地陪著失神的母親,她內心有喜有憂,喜的自然是皇兄終於回來了,從來都是秋華殿主心骨的當利,內心亦有她依賴的主心骨,皇兄自來待她極好,這麽多年兩人雖沒有見面,卻從未忘了她,她又不是忘恩負義的人,內心亦敬愛皇兄,只是,這份兄妹情誼卻不敢表露在母親面前。

憂的卻是母親的態度,皇兄已經成為了母親的心結,當利想安慰母親,卻不知從何說起,從她內心來說,弟弟和皇兄誰做太子,她都沒有意見,就憑皇兄地位尊崇,卻多年如一日地關愛她,待她親近,甚至在聽她信中提到父皇在給她挑駙馬時,用心替她考察那些人家,把父皇看中的曹襄體弱多病的真相捅了出來,直接寫信給父皇否決了這個人選,否決了還不到三個月,曹襄便受寒病逝,只差一點點,她便落入了少年守寡的悲慘命運中。

這件事,連母親都不知道,畢竟,曹襄是平陽舅母的親子,舅舅的繼子,最開不了口的人,就是母親。

皇兄一力替她抗下了這份來自平陽舅母的怨恨,從頭到尾都沒有聲張,她才不信皇兄登基後會對她不好,就算是嫡親弟弟登基,能待她最大的好也不過如此了。

哪怕從大漢朝的將來考慮,皇兄也是史書上描述的那種有聖人明君潛質的人,三歲的她已經記事了,她清楚地記得,那時候年僅三歲的皇兄,就能和父皇平等對話,發表意見,甚至令舅舅心悅臣服,表哥甘心拜師,而三歲的弟弟,也不過是說話流暢些,認得數百字,比起如今滿了三歲的三弟四弟固然出眾些,可和皇兄一比,還是差了一大截,只是尋常優秀罷了,這樣的弟弟,豈能替代皇兄在父皇心中的地位?

她真的很擔心,這些年來,母親反復糾結猶豫,既折磨自己,又影響到弟弟,若再不改變,讓弟弟產生了不該有的念頭,在父皇面前顯露出來,可是滔天大禍!!

希望這次皇兄的回歸,能夠讓母親徹底死心,好好教養弟弟,有舅舅和表哥撐腰,將來隨弟弟做一個逍遙自在的諸侯王太後,日子未必比現在頭上壓著太後和明心真人過的日子差。

後宮目前最得寵的依舊是李夫人,能在劉徹身邊受寵多年,絕不是什麽胸大無腦的花瓶,她趕緊叫來了兒子劉旦,千叮萬囑對長兄要恭恭敬敬,萬萬不能得罪——她可是了解自己兒子,因她是後宮妃嬪中僅次於衛貴妃的第二號人物,三夫人之首,子以母貴,兒子也受到了殷勤追捧,養出了一副心高氣傲唯我獨尊的脾氣,尋常沒事還擠兌二皇子幾句,二皇子像衛貴妃,性情溫和,不和他計較,也就罷了,可太子殿下卻不一樣,就沖她對太子殿下僅有的幼年印象,以及近些年沸沸揚揚的民間傳聞,也知道那位絕不是可以輕易招惹的人物。

劉旦在宮裏是小螃蟹式的驕橫人物,劉據身份雖高於他卻常常讓著他,以至於他刻板印象中的哥哥應該都是如此做派,對母親叮囑的話不以為意,心想宮外回來的土包子,回到宮裏不是應該小心翼翼察言觀色嗎?難道還敢跟小爺端長兄的架子?

——他要是敢跟小爺端太子架子,小爺就敢把他的架子踹散了,讓他打哪兒來的,滾哪兒去,永遠不許回宮,哼!

四皇子是宮裏另一位低位嬪妃所出,一向沒什麽存在感,聽了母親要他尊重長兄的話,亦是十分乖巧地連連點頭,完全沒有別的想法。

嬪妃們雖然對白錦好奇,但畢竟那是接近成年的太子,血脈純粹,地位高貴,在陛下心中的地位也無人可及,她們小小地羨慕嫉妒一把也就算了,終究沒有太多利害關系,後宮另兩位就不一樣了。

家宴劉徹親自吩咐安排在了長樂宮太後處,雖然近年來後宮大事小事都由衛貴妃掌管,但太子畢竟身份超然,衛貴妃出面為他接風洗塵,稍顯資歷不足,明心真人亦早已不管俗事,唯有太後,身份上足夠主持這場家宴。

衛貴妃是樂得不插手,完全沒有被摒棄在外跌了面子的想法,這可不是尋常的後宮爭權,凡是跟太子相關的事,都是國之重事,她巴不得離得越遠越好,能不沾手就不沾手!

要說劉徹沒有故意緩和太後和白錦之間矛盾的意思,白錦絕對不信,但劉徹身為人子,這麽做無可厚非,正是因為他內心百分百認可白錦是他的繼承人,完全沒有再斟酌考驗審視的意思,才會有如此的顧慮,就像當初竇太後,明明不看好劉徹和阿嬌的婚事,最終還是默許了館陶公主和王皇後的小動作,同樣是為了這份聯姻,給心中在乎的人多添一份保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