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過了十五分鐘傅杳鈞再打過來,黎夏道:“哦,我有關注此事。美國的卡馬特咱們先不去說它。但國內這兩個月相繼倒閉的超市除了福州華榕,其他的都只能叫小超市。就是福州華榕也只能算中等超市,這還是看在它曾經的配送中心做得很不錯的份上。中國零售百強榜上排名靠前的大型連鎖超市,並沒有哪個出現資金問題。上海聯華、上海華聯都還在擴張中,聽說華潤集團也在積極謀求全面收購萬佳百貨。”

又一個國內零售業的龐然大物要出現了:華潤萬佳!

“不過供應商成了驚弓之鳥,倒也是情有可原。畢竟像北京城市之光的法人一樣這麽撒手一跑,他們就既找不著人也看不到錢了。除了把自家的貨搶回去別無他法。但搶貨也未必能拿回全部庫存,而且被白白占用這麽久,對現金流的流動也有很大影響。但我們又不是中小體量的超市,這八年多也從未逾期付過貨款。他們擔心什麽?”

傅杳鈞道:“他們擔心我們把資金都挪到地產、互聯網這些燒錢的項目上去了。”

他們是幾年前就沒再大肆擴張超市了。但他們把現金轉移到別的行業了,還倒欠銀行幾十億。

福州華榕超市,1995年就成立了,注冊資本3000萬。

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家股份有限制公司。股東們看好連鎖超市的前途,並抱有兩到三年回本的想法。

但是投資回報並沒有如預期的那麽好,連鎖超市要想多賺那就得多開,走量化的爐子。這是短期拿不到回報的。好些股東就把股份轉賣了。

這7年,3000萬股本從來沒有全部到賬過,自有資本只在1000萬到1500萬之間。

但華榕的發展是很迅速的,98年底連鎖店就達到91家,營業額3.4億,資產1.76億。

銀行還給了4500萬無抵押貸款,因此一哄而上、大力發展網點。

這也是黎夏超市走過的路。

所以得知華榕破產倒閉,她便找來了資料好好研究了一番。

發現曾經紅紅火火的華榕之所以走上末路,大力貸款導致負債率過高應該是其中一原因。

自有資本過低,這就經不起風浪。順風順水的時候還好,風向變了就難了。

而且看到生意好,他們把所有利潤、所有現金都拿去開店了,擴張得太盲目。

這樣一旦生意和利潤下滑,就不能及時付清貨款尾款了。

它和北京城市之光倒閉的導火索是一樣,負債。

欠供應商貨款4200萬,欠銀行650萬,欠員工工資180萬,欠租金200萬,欠社會IC卡120萬,欠稅收200萬。

自己賬上卻只剩下3000多萬。

“老傅,我曾經想過要不要把華榕收購了的。畢竟店多,直接拿來主義我們在華南就能多出上百門店。但後來看了它的人事架構我放棄了。”

傅杳鈞道:“我知道,你一直不喜歡用國企退下來的、老路數的領導。華榕的領導層基本都是這一類。”

他和鄭奎、蕭陽曾是供銷社和百貨公司的中層領導。但當年都是少壯派,都主張打破大鍋飯的。

他們三個現在都才四十出頭,走上國企領導崗位時不過三十來歲,屬於改革派。

只是當時的國企已經積重難返。

集團公司L7以上的領導層,除了他們仨以及直接以高位招聘來的王蕾、聶政,基本上都是老板親自培訓出來的。

就是關家那150家超市,基本是將就原本供銷社和百貨公司的門店和人員架構,煤老板也是大刀闊斧進行了人事改革的。以前的領導層差不多讓他們換了個一幹二凈,管理上模仿黎夏超市的套路。

老板會收購那150家店,除了要在X山找回場子,這也是一個原因。

“老板,我其實也留意過的。畢竟華榕的體量確實還可以,但了解到他們所謂層層把關的采購、商店管理體系,我也打消了主意。這就是國企那套嘛。程序復雜、效率低下。從上到下還是大鍋飯體制,責任權利不清、賞罰不分明,人才嚴重流失。在市場發生巨變時,應變能力不夠。與其收購這樣的超市,真的不如自己招人從零培訓了。”

傅杳鈞說到這裏頓了頓,“老板你一開始的培訓模式就是跟家樂福、沃爾瑪這些外來和尚學的,基本擺脫了這些固習。所有員工入職時35歲以下,還能改變。而且你家居高位的親戚譬如魏容、黎震,這也都是實幹型的人。還有你老家那些人,沒能力的也沒有占到位置。我們的人員架構是很健康的。”

黎夏道:“所以各家大超市都沒有伸手要收購的意思。欠供貨商的款項是排在稅收、工資、銀行、租金、社會IC卡等等之後的。也難怪供貨商坐不住了。那我們的上千供貨商你都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