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3/5頁)

讓他明知山有虎,都不得不向虎山行!

“嶺南很好,要是我們真的能拿下,就算徹底紮下根了。”

季霖思忖良久,最終還是咬牙道。

這個險,值得冒!

這才是真正的長遠發展之道。

父王去世之後,這些年來與他擦肩而過的危險數不勝數,季霖不怕冒險,他更多是衡量,值不值得。

而現在,很明顯是值得的。

明知楊延宗有算計有利用,這個餌,季霖還是決定咬了!

“我們小心些。”

季霖吩咐:“取紙筆來。”

他思索良久,給楊延宗寫了一封回信。

……

在次日的傍晚,楊延宗看見了這封回信。

他長長吐了一口氣,成了!

楊延宗提筆,回了一封非常簡潔的信函,只道他有把握取下西南和江陵(古荊州區域),屆時西南江陵歸他,到時嶺南他再要一半。

這個前提是,季霖要與他聯合進軍,糧草自備。

——這個條件當然是假的,不過也忖度過分寸,方便和季霖扯皮討價還價。

信送了出去。

季霖這邊是沒有問題了。

再接下來,就是整個計策最重要的一環,如何取信季元昊了!

……

成敗在此一舉,楊延宗很謹慎。

他非常了解季元昊,季元昊和他是同一類型的人物,敢闖,能拼,但也極謹慎小心,心思敏銳,對於這種關鍵的訊息,必會持多疑的態度。

想騙過他,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楊延宗第一步,是先下令李盛恩等人在營中開始一些小幅度的動作,模糊季元昊視線。

之後,他祭出真章,開始接洽老皇帝遺留下的保皇黨。

正任京營提督的昭武將軍詹世嶂。

這位,和季元昊間隙很深的,他是老皇帝當年的女婿兼心腹,忠心耿耿,是鐵杆保皇黨。

詹世嶂的這個身份,注定是沒法和季元昊和諧共處的。不過他為人很能幹,資歷也極深,老皇帝駕崩後,不管是坤氏還是季元昊,誰也沒有辦法把他搞下去,目前他還穩穩地杵在京營中,聯合其余保皇黨的核心人物,一直奮鬥在反季元昊的第一線。

京營提督,大概等於京營二把手吧,這麽多年下來,手下提拔起來的大小將領多不勝數,他一個人,大概就掌住了京畿地界的四分一的兵力了。

楊延宗一和對方接觸,不管楊延宗來意是什麽,幾乎是馬上,就是詹世嶂一拍即合。

隨著季元昊帝位坐得越久,詹世嶂危機感就越重,他必須盡快把季元昊給搞下去,不然被搞下去的就是他了。

很快,楊延宗就知道他們的計劃了,他當即大力配合!

沒多久,朝中掀起大波。去年至今年,東北先是又發大旱,還沒喘口氣的東北四十九州又遭了大厄,好在入冬開始降雪了,好不容易熬過一冬,春汛夏汛又遭遇連場大雨,這被旱災反復犁過的土地根本遭不住,直接崩潰了。

地方官員壓著,生怕先帝登基頭年自己點了天燈,壓到今年終於壓不住了,爆發出來。

保皇黨們觸須很深,得訊甚至比朝廷還要更早一些,不得不說,對於此刻面對虎視眈眈不懷好意的季元昊的他們,這是一個好消息。

新帝,登基,上天即降下天災,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古代皇帝自詡天之子,以君權神授來作為統治基礎,登基當年即遇災,完全可以解讀為上天不滿不許新帝登基,從而怒而降災的。

這是能動搖新帝根基的大事。

以詹世嶂幾分為首的保皇黨,還立即炮制了一面“天碑”,上述當今之罪行上天之不滿。

二者合一,流言已經在東北沸沸揚揚了,並在有心人引導之下,迅速往西、南蔓延。

季元昊如何大怒,迅速遏制事態發展,懲治瞞報的地方官員,賑災撫民,又以遣心腹前往當眾破解這個“天碑”偽造的事實,以平息流言。

這裏頭很多都是後話,這雷霆一擊雖淩厲,但以季元昊的手段,雖不容易,但最終解決還能解決的。

但,楊延宗的目的,就是聯合詹世嶂等保皇黨先發制人,以天災逼他退位嗎?

甚至,他們會逼宮嗎?

季元昊搖搖頭,先否定了第二種可能,同一個招數,沒法使用第二遍的。他實際掌在手裏的兵權也不少,老皇帝前車之鑒,他防範極深,逼宮根本沒法一擊即中的。而一旦一擊不中,北軍距離也不遠,徐文凱兩天時間就能急行軍趕回陽都平亂了。

至於,逼他退位?

這個可能性還大點,不得不說,現在季元昊是被他們弄得焦頭爛額,已經通宵兩夜才堪堪將人員都安排出去。

詹世嶂,他冷冷一笑,這個秋後的蚱蜢,他已經捏住了對方倒賣軍糧的證據了,找個合適時機就能幹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