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2/3頁)

他對徐老將軍道:“前頭你也見過了,不過那次人多,這回你可得好生瞧瞧。”

老肅王吩咐徐文凱兩句,徐文凱看了父親一眼,轉身出去了,不多時,就引了兩個英武少年進來。

身體瘦長抽條,如旭日初發,分別穿海藍靛青色大封腰修身圓領袍,眉宇間英氣煥發,一進來就朗聲給老肅王和床上的徐老將軍問了安。

兩個少年,一個十四,一個十五,若登基後,馬上就能親政了。

這兩人也是老肅王和宗室耆老們仔細斟酌過後選出來的,大家都很滿意。

學業初成,武藝也小有火候,是嫡支難得的出眾孩子了。

“見過肅王伯祖,見過徐老!”

英王世子和虔王世子聲音清朗,少年身材偏瘦卻個個脊背筆挺,神采飛揚又帶幾分肅然的沉著。

兩人都知道過來是什麽事的,準備充足,表現出的都是自己最好的一面。

尤其虔王世子,倔強的眼神中帶著幾分志在必得,他父親要帶他回封地的,可他弟弟死得這麽慘,他不做點什麽,心裏那股灼燒心肺的火焰根本就下不去!

虔王不同意,他為此不惜和父親爆發了一場大爭執,堅持來了。

“都是好孩子,你考據考據?”

徐老將軍笑笑,他不但擅武,年少進宮讀書,也是極擅文的,是個文武全才,老肅王叫了他兩次,他便在撿了兩個典故,考了這兩個孩子一番。

這兩個孩子學問也確實可以的,這年紀該學都學了,基礎比較紮實。

之後,老肅王又讓他們演武一番,好叫徐老將軍看看身手體魄。

屋裏演不開,兩少年便出了庭院,屋裏推開一扇窗,兩個孩子輪流演武又對戰了一場,及不上成年人,但這年紀來說也很可以了。

表現吧,總體來說,也算可圈可點。

老肅王看得十分滿意,喜笑顏開,不停捋須點頭,徐老將軍也露出一點微笑,誇了兩句,不過等老肅王和英王虔王世子離開之後,他面上的微笑就淡下來了。

徐文凱原本看得也挺高興的,這兩個孩子確實挺優秀的,只是轉眼間見父親笑容淡下,他便低聲問:“爹,這……你覺得不好嗎?”

徐文凱想起之前父親吩咐的差事,隱約有些猜測。不過哪怕他已經四十多快五十的人了,在父親面前卻仍是晚輩孩子,況且這等涉及皇位繼承的事情並不是他能拿主意的,他也十分慎言,輕易不敢發表意見,就怕影響父親判斷。

“都很好,都是好孩子,只是還是太小了!”

折騰了半下午,徐老將軍面露疲憊,但他沉思良久,還是嘆了口氣,“先前我叫你備的東西呢?”

徐文凱應了一聲,忙去取了一疊文稿資料來,新舊不等,有原稿資料和消息條子,也有新撰抄匯總的,後者全都是徐文凱本人親手抄錄,未曾假手於人過。

前頭又得哭靈,回來還要照顧老父,還得挑燈夜戰,徐文凱都熬瘦了一圈。

但總算成果是好的,父親要的“越詳細越好”,他已經把能查能錄都盡可能整理好了,資料非常完備。

這一疊厚厚的資料,不是別的,正是英王世子和虔王世子的哥哥們,以及叔伯父輩們的生平相關。

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年齡都在二十三四到四十之間,正是最年富力強的時候。

徐老將軍閉目歇了一陣,撐開眼皮子,徐文凱把炕桌搬上來,徐老將軍靠著大引枕,慢慢地翻閱。

他看得很仔細,撐著足足看了一個多時辰,只可惜,看完之後,還是長嘆了一口氣。

聖宗傳下的皇室嫡支其實也挺凋零的,人選並不多,但徐老將軍連遠些都看過了,但總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

最後,他把這些文稿都推開了,無力擺擺手,示意徐文凱給收起來。

“沒用了,都燒了罷。”

徐老將軍連續勞神,頭沉甸甸的心口發悶,咳嗽幾聲,徐文凱見狀趕緊服伺他服了一盞藥,緩了半晌,才緩了過來。

徐老將軍盯著大兒子收拾炕幾上的東西,半晌仰靠在引枕上,又深深地嘆一口氣。

帝位回歸嫡支,固然好,徐老將軍也想。

但問題是,哪怕他很不願意承認,但徐老將軍心裏其實還是很明白,他明顯感覺到王朝已現出頹勢,近這二十來年天災越來越頻,往往東邊久旱未平西邊又澇,國庫入不敷出,而皇族人丁卻越來越單薄,國運似乎真的不怎麽興了。

內有皇位更替頻繁朝野動蕩,官員百姓不安,前頭四王六王七王等諸王奪嫡多年帶來的遺害都未來得及消弭,後頭緊接著又遭遇坤氏這等居心叵測的毒瘤。

單單一個坤氏倒下,後續將會帶來地震級的震蕩,更甭提還有一個四王世子季霖虎視眈眈在外了。

內在問題已經這麽多了,可外頭北戎已經緩過來了,正秣兵歷馬,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