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2/4頁)

徐老將軍劇烈咳嗽,痛罵坤氏,徐文凱急忙給他拍背喂茶,末了,他終於平靜下來之後,徐老將軍靠在大引枕上,擡頭看著一臉擔心的長子,他長長吐了一口氣,說:“但我始終不相信陛下不為所動。”

回憶那個孩子,眼神明澈,雖時年尚幼,但卻會鼓起勇氣和他說話。

所以徐老將軍對小皇帝一直有期盼的。

他期盼小皇帝長大之後。

所以他沒有多余的希冀,只是盼望自己能多活幾個年頭,好將來襄助這個孩子一臂之力,那他,就死而無憾了。

徐老將軍不相信那是個糊塗孩子。

他歇了一陣,直起身:“套車,給我更衣,我要進宮一趟!”

要遏制這一切,要將瘋狂的坤氏繩之於法,如今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小皇帝啊!

……

徐老將軍當天就套車進了宮。

在聽到徐老將軍求見那一刻,小皇帝有些慌,徐文凱和楊延宗季元昊等人他可以視而不見,宗室耆老和保皇老臣他可以裝聾作啞,因為他和他們都不熟。

可小皇帝人雖小,但他心裏卻有自己意識,他明白徐老將軍和先前那些人都是不一樣的。

這位危難中不遠數百裏帶病奔波回來解救他、無條件支持他的老將軍。

一聽徐老將軍的名字,他就緊張起來了,小皇帝不安站起身,半晌又坐下,片刻,才咽了咽:“召。”

去年才新上任的那彌勒佛般的大內總管,這月來也少了那種總是樂呵呵的喜感,聞言低頭“喳”了一聲,轉身出殿,很快扶了徐老將軍進來了。

小皇帝這回是真的“啊”一聲站起了,徐老將軍老了很多,臉瘦蠟黃,步履蹣跚,連一直筆挺的背都病得佝僂下去了。

可即便這樣,大冬天裏他還是硬挺著進宮了。

“老臣叩見陛下!”

“不必多禮,老將軍請起。”

小皇帝訥訥,又不安,慌忙上前扶起後,這位老人用一雙依舊清明的眼眸看著他,“陛下,可否屏退左右?”

小皇帝感覺這目光他有點承受不起,慌忙低下頭,半晌,“……可。”

徐老將軍看了總管太監一眼,後者頓了頓,但還是帶著殿內的太監宮人出去了。

“咿呀”一聲,殿門闔上。

只在禦案邊點了一盞長明燭的大殿,有些昏暗,徐老將軍擡眼看了看禦案上小皇帝剛才讀的書,是《弟子規》。

但先前徐老將軍特地給小皇帝寫的書單,他這年紀可以試著初讀《左傳》《春秋》了。《左傳》《漢書》《春秋》等書,觀今鑒史,丘壑謀略朝堂,是帝皇必讀必研書籍。

之前小皇帝已經在讀《春秋》了,可現在又看回僅比啟蒙略深一點的中規中矩儒家《弟子規》。

徐老將軍輕輕一聲嘆息。

這聲輕嘆讓小皇帝忍不住低下了頭。

宮人太監都退下後,君臣二人沉默一會兒,到了側殿的長榻坐下,小皇帝讓徐老將軍在長榻一起坐,徐老將軍卻堅持君臣尊卑沒肯,拄著拐杖蹣跚在長榻前的小圓凳坐了。

一大一小,一老一幼,距離很近,就挨著坐在一起。側殿留了一線窗縫通風,從微開的窗扉往出去,可以看見上陽宮正門前朱紅的廊柱和飛翹的檐角,金紅的色澤在陽光照射下宏偉莊嚴又耀眼。

徐老將軍有些怔忪,看了半晌,“大慶開朝已有四百多載了,想當年,這座陽都宮還是文國公勘測設建的。”

文國公,溫開陽,大慶開國元勛,太祖麾下第一智囊,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山川術數機關陰陽無一不精無一不曉,可謂一代人傑。

大慶朝的三座皇宮,京城皇宮,高都宮,陽都宮,全都是他勘測設計的。

尤其是這座陽都宮,太祖的“天子守國門”,他尤為贊服,在陽都耗費的精力甚至比南邊的京城還要多得多。

而事實上,大慶的歷代皇帝,大部分都是長駐陽都宮的。

徐老將軍這一輩子,已見證了這上陽宮換了三位主人了。

他小的時候,坐在外祖玄宗的懷裏,就是這麽望著外面的冬陽,聽外祖父給他說很多很多有關陽都宮和大慶朝的舊事。

徐老將軍,對大慶朝還有這座上陽宮有著很深很深的感情。

他絮絮叨叨,回憶著,給小皇帝說了好些。

這些都是小皇帝從前沒聽說過的,他漸漸聽得入神。

許久許久,直到日影西斜,風吹檻窗“咿呀”一聲擺了擺闔上,他才停了下來。

徐老將軍問:“陛下,進來飲食可好?”

“好。”

“那睡得呢?”

“也好。”

“哦,那就好。陛下年幼,看書寫字疲了,當走動走動,才是長久之道。”

小皇帝低著頭說:“我知道了。”

他想讓徐老將軍也好好保重,他這次看起來真的不是很好的樣子,但一想自己,累得對方撐著病體進宮不正是他,又閉上了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