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第3/5頁)

參張伯騫是不用死諫的。

警示老皇帝才要。

老皇帝當朝氣了個半死,怒斥此人胡說八道,直接把他家給抄了!

但這朝堂上的一抹鮮紅只是開端,旋即四王聯合六王七王來勢洶洶,四王劍指左衛!

現在左衛都指揮使張伯騫成了通敵嫌犯,哪怕他真幸運保住小命也不可能官復原職的了。楊延宗又不明不白被羈押進了臨時大獄,連帶下來好幾個中層將領,現在整個左衛營是群龍無首啊!此時不動,更待何時!!

四王的雷霆出手,除了先發制人洗清四王府保住心腹大將陳誠義之外,更重要還是利益,尤其是衛位都指揮使前天也被拉下台了,這左右衛一下子多個高位虛席以待,除了損傷較大的六王府,四王府和七王府坤氏都像鯊魚嗅到了鮮血一般!

朝中混戰一片,而恰在這個時候,京外卻傳來八百裏加急軍報!

——北戎再度犯邊!

北戎人死活不承認他們最後到手了二千一百萬兩白銀,挾此理由,再加上北戎內部災情真的很嚴重不補充不行了,十四軍同時發難,分三路發起突襲,搶掠了塞北邊鎮,總鎮北疆的驃騎大將軍徐世恭緊急遣軍禦敵又收攏百姓,急忙發八百裏軍報通報敵情和請求支援。

北戎大軍來時洶洶,邊軍很吃力啊!

值得注意的是,大將軍徐世恭還特地提到了楊延宗,因楊延宗曾兩度參與與北戎的戰事,時長達五年之後,他與北戎現任左賢王對戰過多次,並獲勝居多,可謂非常之熟悉。

這次北戎三路大軍的左路正是左賢王所率,兩年前吃過一次悶虧後北疆大將損傷不少,因此有些青黃不接,徐世恭的加急軍報還附上一本奏章:他特地點名要了好幾個曾經征戰過北戎的悍將,楊延宗排在最前頭,是強調要必要的!

老將軍奏章末尾還道:讓老皇帝不要太過固執偏見,邊疆為重,既然無罪就趕緊把人放出來別關著雲雲。

老將軍今年七十了,老當益壯,他是三朝老臣,和老皇帝一個年紀的人了,母親是大長公主,本人是先帝的輔政重臣,是保皇黨不假,但卻不是那種不由分說只管聽命的大臣,就挺有個性的,也不怕皇帝,他有大功於社稷,說起話來就老實不客氣。

老皇帝被他氣個半死,卻又無可奈何,握住奏章臉色陰晴不定半晌,最後口諭:“去!把楊延宗放出來,令他立即收拾好左衛諸事,然後趕赴臯邊!”

他將奏章甩在案上,冷冷盯著孫時平匆匆奔出的殿門,心道,楊延宗,你可千萬別讓朕知道這裏頭有你的手筆,不然,哼!

楊延宗當然沒有驅使北戎出兵以及收買老將軍的能量了,他只是預料到北戎會出兵而已。

北戎不出兵,快挺不住了,即便不為了掠奪,也為了消除國內矛盾,他對北戎了解挺深的,判斷這次北戎一無所獲必然會惱羞成怒出兵。

果不其然。

楊延宗當天自皇城西的羈押大獄而出,花了一天時間,就鎮住了群龍無首的左衛營,期間調整提拔,一點都不畏不掣肘,把陳條直接發往內閣,除了幾個重要位置,其他人員很快有序下來,左衛營迅速井然起來。

……

四王府。

四王與世子季霖相對就座於外院大書房內,四王很快就得了消息,他不由道:“這姓楊的好生了得啊。”

這麽快就穩住了左衛營,手腕能力皆一等一,還別說,這左衛都指揮使一職,最後還真很可能落在他手上。

四王沉吟片刻:“這般一來,我們爭取的重點,恐怕放在右衛都指揮使會更好一些。”

這點季霖是沒有異議的,他先前和夏先生幾人談過,夏先生也是這個意見。

四王往後靠在太師椅上,揉了揉額角,立即叫了人進來,吩咐幾句,又道:“去把伯臣叫來。”

這次推上去角力左右衛都指揮使的人選,正是季元昊。

季霖等四王吩咐完畢,人都出去之後,季元昊還沒來,他沉吟半晌,低聲:“爹,我們這回真要把季伯臣推上去嗎?”

季元昊,季霖的同齡人,這人的本事能耐一直是季霖所承認和忌憚的,無他,叢林法則出來的人,通常都是雙刃劍,倘若握不住,很容易傷了手。

他年輕,自然更忌憚。

且據季霖所知,他爹對季元昊,一直也是既用且防的。

季霖有點不放心。

這一點,四王當然知道,他呼了口氣:“可是,我們已經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

季霖的顧忌,四王當然知道,四王比季霖要更了解他這位義子一些,但在季元昊和楊延宗的聯手策動下,尤其前者,四王府這邊目前是沒有更合適的競爭人選的。

白白放過,更讓人惋惜。

四王垂眸,他有一點沒和兒子討論過的,老皇帝的臉色他也仔細留意過,他敏銳猜測,老皇帝恐怕日子不多了,五年,三年,甚至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