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七章 叛國想清楚後果

孫傳庭不知道北非的具體情況,可以肯定的是,北非那邊的基礎設施和教育水平,遠遠落後大明本土。但是,百姓的生活水平,卻遠遠超過了大明本土的百姓,甚至堪比大明的中產階級。

大明的中產階級,是一個新名詞,在孫傳庭看來,這就是前朝時期的富戶定議,在大明所謂的中產階級,有三個指示:既家庭年收入超過三千兩銀子,固定資產超過五萬兩銀子,家庭可投資資產一萬兩銀子至兩百萬兩銀子之間。

這個比例在大明占總戶數的百分之十五,約為六百六十一萬戶。

這部分人群,大部分都是眼界高,有超前眼光,或者說前幾批跟著全旭經略遼東的那一部分人,在大明沒有兩百萬兩以上的家產,已經不能稱為富了。

可是無論怎麽計算,與普通百姓是沒有關系的。在這個時候,大明其實並沒有建立健全的社會福利體系,唯一堪稱福利的義務教育體系,其實也是驢糞蛋表面光鮮,事實上在全旭看來,大明的百分之九十的小學、百分之八十的中學以及百分之七十的大學,教師的質量是不過關的。

為了提高教育質量,為此,全旭推出了後世的年人教育體系,在教師職稱、學歷方面給予一定的補償,鼓勵老師進修。

現在到處都缺人才,但凡有個中學畢業文憑,都不愁找到工作。

孫傳庭雖然沒有詳細的數據支撐,卻可以想象得到,大明本土兩京十三省,平民百姓想成為中產階級,難度是不小的,機會是越來越低。

相反,在海外領土和邊境,倒是有這個可能,而且相對會比較容易,邊境省份人均分配的土地多,可以有充足的資源進行畜牧養殖,五萬兩銀子的家產,也不過是上萬頭牛,或者幾十萬只羊。

或者是一家規模小型的企業就足夠成為中產階級了,在大明本土,富戶想要雇傭仆從,那個成本越來越高,就像孫傳庭這樣的高官,家裏也只有兩個馬夫,一個車夫,四個雜役,一個廚師,一個門房,九個仆從而已。

放在從前,隨便一個小地主家裏也是仆從成群,人力資源的增加,沒有辦法增加,就這九個人,孫傳庭要付出每年將近七百兩銀子,如果算上九個人的吃、穿,八百兩銀子都打不住。

但是,在北非不一樣,在北非,平民百姓也享受特殊照顧,能享受大明的法律保護,軍隊保護。用全旭的話說,流動的錢才能產生利潤,有錢人要持續消費,政府才能有稅收,從而更好的為所有人服務,商人也才有利潤投入擴大再生產,工人也才有收入養家糊口。

大明的官員也好,教師也罷,包括皇家陸軍和皇家將士,所領的薪水裏,都有納稅人交的稅,所以,官員並不是百姓的衣食父母,相反百姓才是官員的衣食父母。

孫傳庭的態度迅速轉變過來,準備遠赴北非赴任,別看沈明澤與孫傳庭年齡上差不多,都是四十多歲,可是,孫傳庭也非常清楚,沈明澤操心勞累,身體狀況很差,遠不像自己,以自己的身體情況,活個二三十年不成問題。

無論在職場,還是官場,拼到最後,拼的都是身體。

……

在大明皇家海軍與荷蘭東印度打得遍地狼煙的時候,身在澳洲的崇禎也曾想蠢蠢欲動,當然,並不是聯合荷蘭人跟大明打,而是趁著大明痛毆荷蘭人的時候,趁火打劫。

在崇禎東拼西湊了五千人馬,在盧象升的帶領下,還真搶到不少好東西,沒有辦法,荷蘭人可分不出全氏大明與朱氏大明的區別,他們已經被全氏大明的皇家海軍揍得靈魂出竅了,在看到盧象升的盧字戰旗,嚇得四散奔逃,有多遠跑多遠。

朱氏大明的明軍倒也不客氣,逮住荷蘭人就是按在地上摩擦,一場大戰幾乎不費吹灰之力。

當然,這也不算是不費吹灰之力,因為朱氏大明的士兵們可是累得不輕。

夜幕籠罩大地,戰場上的血腥味久久不散。血戰余生的朱氏大明士兵們將屍體清理到一邊,生起火來開始做飯。

在戰場上想弄到什麽像樣的飯菜是不大可能的,朱氏大明的明軍將士們補給不缺,在澳洲的大米煮出一鍋鍋香噴噴的米飯,每十名士兵圍著一個酸菜肥肉罐頭猛扒飯,那酸溜溜的酸菜讓他們胃口大開,那大塊大塊的肥肉則為他們的身體提供充足的熱量,長時間拉開強弩射擊,體力消耗巨大,手臂更是酸痛難忍,不吃點高脂肪的食品真的沒有辦法補充體力。

當然,體貼的老炊是不會忘記給大家弄點飯後飲料的,他們把水煮開後拿出一塊塊硬得跟石頭似的幹奶酪扔進鍋裏,再加入白糖、茶葉和少量的鹽,煮出一鍋鍋濃稠的茶湯供大家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