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六章 培養血性

追不上,其實還不算什麽,風向不可能永遠站在大明那一邊,如果突然轉向,那麽他還是有機會追上去的。

關鍵是,他們的艦炮夠不著大明的戰艦,而大明的戰艦,卻能輕易地擊中他們的戰艦,只需要一炮。

就在克雷姆浮想聯翩的時候,他左側一艘六百噸級的蓋倫船被擊中了砸在甲板上,數十名海軍士兵當場粉身碎骨,爆炸沖擊波掃過,索具被生生扯斷,桅杆被推倒,堆放在炮位附近的火藥桶轟轟轟轟地爆炸,直炸得碎片亂飛,整艘戰船轉眼之間便被打得火光沖天!

戰損增加到三十四艘了,如果是數量差距不大的情況下,這場仗克雷姆就不會再打下去了。好在他們奧斯曼帝國的海軍戰艦數量實在太多,雖然損失了三十四艘戰艦,可是總數還有一百四百多艘,總數可以超過五支西班牙無敵艦隊。

數量上的優勢,讓克雷姆有了戰鬥下去的勇氣,一艘戰艦上的炮彈是有數的,現在為止,大明皇家海軍的艦炮,平均四至六枚炮彈可以擊中一艘戰艦,中型戰艦、小型戰艦一炮就可以打廢或擊沉,如果是大型戰艦,可以挨兩到三枚炮彈。

好在每一艘戰艦攜帶的炮彈都是有數的,奧斯曼帝國擁有一千四百余艘戰艦,按照這種機率,大明海軍至少需要發射八千至九千枚炮彈,才有可能全殲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八九千枚炮彈,也就意味著每一艘大明戰艦,需要發射八九百甚至上千枚炮彈,這樣高頻率的開炮,他們的人可以堅持,艦炮也不能堅持下去,特別是炮管,過熱就會炸膛。

想得挺美,可惜很不現實。

正是因為速度上的優勢,大明的海軍戰艦並不是一味地用艦首炮或艦尾炮轟擊奧斯曼帝國的海軍戰艦,而是利用速度上的優勢,先拉開與奧斯曼帝國海軍的距離,等奧斯曼海軍戰艦進行十千米的射程之後。

大明海軍會搶占T字頭,或是利用側舷炮,或是利用艦尾炮、或是利用艦首炮進行轟擊,在距離奧斯曼帝國海軍兩千多米的距離時,在這種距離,奧斯曼帝國的海軍艦炮,有機率可以射程這麽遠。

當然,他們肯定是打不中的,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概率,大明皇家海軍也不願意碰這個黴頭,要知道大明皇家海軍的軍餉是非常高的,傷殘軍人的撫恤金也高。

同樣是三十六個月的軍餉,陸軍士兵會拿到約一百三十兩銀子的撫恤金,其家屬獲得累計減免稅金三百兩銀子的撫恤,事實上,相當於四百多兩銀子的撫恤金。

但是海軍士兵不同,他們的收入本來就比陸軍士兵的一點五倍至兩三倍不等,而且加上出海的補助,每名海軍士兵,平均軍餉在七兩銀子至八兩銀子之間,也就意味著,陣亡一名海軍士兵,朝廷要撫恤金兩百八十多兩銀子。

如果在戰鬥結果評審的時候,有將領指揮失誤的原因,將領的前程堪憂,大明需要勝利,但是,卻不需要用士兵鮮血染紅的勝利。

這一方面的規定,主要是全旭看過另外一個時空的一戰和二戰,英國和法國的統帥們,簡直都是可以稱之為屠夫式的指揮。

特別是凡爾登戰役,在歐洲各國湧現一批英雄,事實上,這不能稱之為英雄,而是稱之為屠夫,比如查爾斯·曼京,此君指揮的是法軍最精銳的第五師,從來不關心士兵傷亡,被士兵們直接冠以“屠夫”綽號。

比如羅伯特·尼維勒用機關槍逼迫士兵進攻,比如,沙俄的阿列克謝耶夫將軍,他罔顧沙俄裝備不足,匆忙發起納拉奇湖戰役,在此戰中,俄軍戰死超過十萬人,這其中不包括凍死在前線的一萬兩千人,凍傷減員的七萬四千余人……

無論是勝仗還是敗仗,大明皇家陸軍或海軍,每戰死一名士兵,都會由士兵委員會介入調查。

劉秉仁少將是一位年輕的少將,他的未來和前途不可限量,所以,他完全不必為了所謂的戰績,罔顧士兵的生命,如果是非必要的犧牲,那就不用犧牲。

全旭的原則是如果可以用錢來解決的問題,或者說用時間或裝備能解決的問題,就不能用士兵的生命去解決問題。

但是,當犧牲是必需的時候,那就必需犧牲。如果大明皇家海軍或皇家陸軍身後就是大明本土,就是大明百姓,那麽就算戰至最後一兵一卒,那也不能撤退。

這個過程,僅適用防禦。進攻特別是在掌握著絕對主動權的時候,盡可能地避免犧牲。

地中海之戰,就是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在劉秉仁利用優勢,不時地帶著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在地中海的兜著圈子,時不時的向奧斯曼帝國海軍發起一次次的攻擊,每一次攻擊,都會讓克雷姆感覺到切膚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