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九章 兌命吧(第2/2頁)

好事的講書人,已經把這些編成了段子,開始在酒肆和客棧裏傳播,甚至有些改編簡單粗暴,直接金瓶梅換了人名,直接套用。

偏偏那些百姓還聽得津津有味,大叫:“會玩!”

這件事,從頭到尾,普通百姓只是充當吃瓜群眾。

可問題是整個讀書人這個群體,他們坐不住了,有人上書廢除孔貞運聖衍公的爵位,褫奪其爵,開革孔氏宗族。

其實崇禎皇帝在船上也看到遼東時報,整整一期報紙,都在報導孔貞璠與劉夫人通奸的事情,特別是還有圖案。

更損的是,劉夫人捂著臉的照片也在上面,明朝可沒有馬塞克,該露的都露了,這讓崇禎非常生氣。

劉夫人並不是什麽美人,長像極為普通,相對皇宮裏的數千宮娥相比,劉夫人非常普通,按照選秀女的標準,她沒有資格進宮。

偏偏,孔貞璠鋌而走險。

崇禎皇帝捂著額頭感覺沒臉見人,啥玩意兒,貴族的臉都被你丟光了。

大明的內閣,其實是責任內閣。

崇禎朝十七年換了十七個內閣首輔,很多人說崇禎薄情寡義,刻薄寡恩。這是明朝的政治體制問題,崇禎十七年出的事情太多,總需要內閣首輔出來背鍋。

黃立極是魏忠賢一黨,必須清除,施鳳來也是閹黨,至於崇禎二年,後金破關而入,京畿危機,這個鍋需要人背,接著,崇禎四年、六年,年年出事,沒有一年太平時間,首輔不換說不過去。

誰出了問題,自己辭職吧。

其實孔貞運也想硬扛著,偏偏,那些國子監、太學還有禦史言官都不願意了,他們還要臉,畢竟,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這個理念其實一直都沒有實行過,不過,不妨礙他們用來攻擊孔貞運。

內閣的位置就那麽多,捅掉一個,很多人就有機會。

在漢朝的時候,禦史大夫就是專門盯著丞相,一旦揪住丞相的小辮子,那就可以禦史大夫可以頂替丞相。

如果執行這個同理法律,揪住貪官或者可以瀆職的官員,官場風氣馬上可以清凈下來,這就有了足夠的動力去舉報了。

崇禎是一個君子,也容不得孔貞璠這樣的醜聞。

這比貪腐更加嚴重。

然而,還沒有等崇禎動手,孔貞運告病的奏折送到了天津。

據說孔貞璠把孔貞運氣得中風了,已經中風的內閣閣老是不可能再擔任內閣大臣的,於是孔貞運辭職了。

崇禎其實並不知道,孔貞運的倒台,就是全旭在暗中推波助瀾。

這並不是第一個因為全旭倒台的內閣大臣,當然,也不可能是最後一個。

搞倒一個內閣大臣,在崇禎朝,真不是什麽高難度的事情,甚至上說,這事比賺十萬兩銀子更容易一些。

事實上,掌握著輿論陣地的全旭,報復卻根本就沒有停止。

崇禎八年的十月中旬期刊,重點刊登了科舉賄賂案,這是周延儒倒台的罪名之一,也是溫體仁與周延儒一對好基友,相愛相殺的結果。

隨著周延儒縱子行兇、勾結朝臣、挑起黨爭、科場舞弊、徇私弄權同一柱柱,一件件被翻了出來。

引得輿論一片嘩然。

文臣的習慣性的開始亂咬。

周延儒雖然被溫體仁趕出內閣,可是在北京還有一定的能量,結果引發朝廷的震蕩,崇禎還沒有回到京城,京城已經是一地雞毛。

全旭攻擊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這個執政群體,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早已讓百姓們不滿了。

現在的問題是,全旭推波助瀾,讓官員成了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以前官員和讀書人不管去到哪裏都是關注的焦點,地方官吏圍著他們轉,縉商士紳百般討好獻媚,美人暗送秋波,那是何等的風光?

可惜,讀書人這個群體的形象已經被打擊得體無完膚,這真不是全旭潑臟水,而是他們屁股真不幹凈。

百分之九十九的案件都是真實的,全旭唯一的作用就是公布出來,隨便加油添醋,結果倒好,他們沒人理了。

特別是百姓……鬼曉得你們是誰?一邊去,別擋著我們的路!

“你們這些卑賤的庶民,膽敢輕賤我等士人,實在太不像話了!”

“生兒子沒屁眼的狗東西!”

“你罵誰呢?”

“想打架嗎?老子忍你們很久了,來來來,咱們兌命,一命換一命,誰怕誰?”